[发明专利]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308251.5 | 申请日: | 200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英;李晓;张慕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8G8/08;C08G8/10;C08G8/2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缩聚 吸附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树脂微球的原料组分包括,按照重量份计:酚类同系物 100份,甲醛 120-180份,水 700-800份,分散剂 2.6-3.0份,致孔剂 40-90份,催化剂 1.8-2.5份,交联剂 6-10份;制备为:酚类同系物与甲醛在具有水、分散剂、致孔剂、催化剂及交联剂的环境下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制得;
所述酚类同系物为苯酚、甲酚或二甲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分散剂为明胶、聚乙烯醇或活性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致孔剂为甲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正庚烷或十八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催化剂为乙二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交联剂为六次甲基四胺或聚甲醛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酚类同系物、甲醛、水、分散剂、致孔剂以及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形成反应体系;其中以重量份计,酚类同系物为100份,甲醛为120-180份,水为700-800份,分散剂为2.6-3.0份,致孔剂为40-90份以及催化剂为1.8-2.5份;
(2)以165-205r/min的速率搅拌、加热所述反应体系,并使其在90-100℃的温度下反应30-60分钟;
(3)在步骤(2)的反应体系加入6-10份的交联剂,并使其在90-100℃的温度下反应220-260分钟;
(4)用酸调节步骤(3)的反应体系的pH值为1-3,并使其凝胶固化20-40分钟;
(5)降温至40℃以下,取出反应产物;经过水洗、过滤与干燥反应产物,得到所述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在90-100℃的温度下反应30-60分钟之前,当反应物的温度加热到85℃时,减少加热功率,使反应物的温度以2℃/min升温至90-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用来调节pH值的酸为盐酸、硫酸或草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出的含酚羟基的缩聚型吸附树脂微球具有孔结构,粒径在0.1-0.9毫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82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