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7140.2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9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26;B29C4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模具 自动 料及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模具胶口的断料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在塑胶模具制造业中,现在的外观件塑胶产品越来越多,此种外观件产品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格,产品表面不能出现结合线、流痕、毛边、胶口等现象,这也就对塑胶模具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外观件塑胶产品较薄不可以在母模外观面排布胶口时,通常采用三板模在塑胶产品的侧面排布胶口的方式进胶。运用这种流道成型后,还需要安排一道后加工工序对塑胶产品侧面的胶口进行剪切,这样就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升高
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胶口2一半在母模仁3上。另一半在公模仁4上,胶口2处没有设置自动断开及顶出机构,产品1成型完成取出后,胶口2依然与产品1连接在一起,这就需要安排后续的人工加工工序对产品1的胶口2进行修剪。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外观件塑胶产品排布侧胶口进胶时,需要安排后续加工工序,对胶口进行剪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由滑块入子、顶针、公模仁组成。滑块入子,其端部的顶面设有胶口,该胶口里面设有贯穿的顶针孔,其顶针置放在该顶针孔内,该滑块入子底部开有方形导向槽;公模仁,其开有方槽,该方槽一侧面的中间部位设有平台,该平台凸出于该侧面,且该平台的一个侧面为斜面;该滑块入子的端部置于该公模仁的方槽内,该方槽侧壁的平台卡合于该滑块入子底部的方形导向槽,该滑块入子端部顶针的一端与该方槽的底面相接触,且该滑块入子与该方槽的侧壁具有一避空位。
较优的,所述设置在该滑块入子端部顶面上的胶口为半圆形。
较优的,所述顶针上套设有弹簧。
较优的,所述顶针一端的挂台具有斜面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免除流道后加工机构,在滑块入子上设置胶口和顶针,实现了胶口的自动剪切及顶出,节省了人力资源和胶口后处理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分别为本发明塑胶模具胶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示意图、分解示意图。在滑块入子14端部的顶面设有半圆形胶口15,该胶口15的一端与模具的型腔16相连接,形成塑胶流动通道。在生产时,熔融的塑胶可以通过该通道流入型腔16。该胶口15内开设有一个竖直贯穿滑块入子14的顶针孔17,该顶针孔17下端孔的直径大于上端孔的直径,弹簧19穿设在顶针18上,一起置于该顶针孔17的下端孔内,该顶针18一端的挂台具有斜面倒角20,另一端穿设在顶针孔17的上端孔内。该滑块入子14的底部中间部位还开设有一个方形导向槽23。在公模仁13设置胶口15的部位开有方槽21,其大小形状与滑块入子14端部的形状大小一致,该方槽21的侧面设有一个凸出的平台22,该平台22的高度小于滑块入子14底部导向槽23的深度,且该平台22有一个侧面为斜面24。
该机构在组合时,滑块入子14的端部置于公模仁3的方槽21内,该方槽21侧壁凸出的平台22卡合于滑块入子14底部的方形导向槽23,设置在滑块入子14端部的顶针18的一端与该方槽21的底面相接触,而且该滑块入子14的底部与该方槽21的侧壁具有一避空位25,以避免滑块入子14在运动时与方槽21的侧壁相互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7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I和Q路径交错和优化的旋转来实现编码调制
- 下一篇:断路器及其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