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运输工具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7068.3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盛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巧明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A61B5/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1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 运输工具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公共运输工具中的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公共运输工具,尤其是公交车在运输途中需要多次停靠,供乘客上车和下车,并对新上车的乘客收取一定的乘车费用。
目前,公共运输工具的售票工作一般是由司机或另外配置的至少一名售票员完成的。对于无人售票的公交车,每当公车停靠时,上车的乘客将固定规定数额的车费投入投币箱内,投币箱一般设置在驾驶室旁,方便司机对投币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但是,这种售票方式的投币金额一般相对固定,无法根据每位乘客的乘车长短改变票价,全程运输过程中票价一般统一,也有的线路会在途中变动一次至两次票价,即便如此,对于乘坐短途车的乘客来说,也是很不公平的,并且,一些乘客会利用司机的监管漏洞,少付车资或逃票;也有些公交线路采用司机兼职售票员的方式进行售票,由司机根据上车乘客的路途远近,收取相应价格的车资,但却无法避免乘客谎报下车地点,买短途车票,却乘坐长途车的情况发生;采用另外配置售票员的方式,也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对乘客收取相应的价格的车资,但仍旧无法避免在乘车高峰时期漏收、以及买短途车票、坐长途车的情况发生。
由于人力监管能力的限制,上述各种售票方式还都存在漏收车资的情况,当某一站的上车人数很多时,司机或售票员无法清点确切的上车人数和分清已购票乘客、未购票乘客;并且,由于没有第三方对一天的运行乘坐情况进行监控,为司机或售票员私吞票款提供了便利,这也是相关管理部门一直存在的监管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运输工具的自动监控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上车乘客和下车乘客进行识别,司机或售票员可以据此获知确切的每站上车人数和下车人数,避免发生漏收车费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将统计得到的一站下车人数与实际下车人数进行比对,进而发现买短途车票、坐长途车的乘客;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运输工具的自动监控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上车乘客和下车乘客进行识别,并对每位乘客进行体温测量,在疫情传播时期,可以很好的发现疫情,并防止疫情通过公共运输工具进一步传播。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运输工具的自动监控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上车乘客和下车乘客进行识别,当需要对特定人员进行搜寻时,只需要将该人员的图像输入系统,系统即可以将其与上车乘客进行一一比对,如果发现疑似人员,则将识别的图像和相应的行踪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回相应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系统的流动性和大范围的社会覆盖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共运输工具的监控系统,包括图像摄取装置,摄取乘客的图像;中央处理单元,根据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图像对乘客进行人脸识别,提取每位乘客的图像信息。以应用在公交车上的监控系统为例,中央处理单元对于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乘客图像进行一系列人脸识别处理,包括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乘客脸部特征采集等,最终得出每位乘客的图像信息,并保留处理结果作为后续处理的依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第一种优选,中央处理单元通过人脸识别获知每一站点的第一新增乘客数量Pi。第一新增乘客数量Pi是一个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获知的相对客观的新增乘客数量,以此作为后续处理的比较数据。
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单元通过人脸识别获知每一站点的第一离开乘客数量Qi。第一离开乘客数量Qi是一个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获知的相对客观的离开乘客数量Qi,以此作为后续处理的比较数据。
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单元根据获知的每名乘客的乘车起止点信息计算得出没名乘客应支付的票价、并基于已支付票款的乘客统计记录每个站点的第二新增乘客数量Mi和第二离开乘客数量Ni,同时,中央处理单元2将每名乘客的乘车起止点信息、票价信息与该名乘客的图像信息绑定。第二新增乘客数量Mi和第二离开乘客数量Ni是基于人工售票操作后获得的统计数量,其中,在每一站点,中央处理单元将输入的新增乘客的下客站点信息累加在由之前各个站点累加获知的每一后续站点的离开乘客数量上,即在每一站点,都对后续的各个站点的离开乘客的数量进行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巧明,未经盛巧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7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S/MS数据处理
- 下一篇:基于图像结构模型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