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隔性叠层聚合物薄膜包装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6300.1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翁文桂;周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文桂 |
主分类号: | B65D65/40 | 分类号: | B65D65/40;B32B27/18;B29C47/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杨依展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隔 性叠层 聚合物 薄膜 包装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阻隔性包装的叠层聚合物薄膜材料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产品、茶叶、化学试剂、农药、香料、饲料等产品的保质、保鲜、保风味以及延长货架寿命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阻隔性包装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阻隔性包装材料,特别是用于阻隔性软包装的塑料薄膜的开发研究已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但是国内生产的阻隔性包装薄膜材料大多性能较低,一般应用在低端产品的包装,而性能优良的阻隔性包装材料还需要大量进口。
多层共挤复合工艺作为塑料复合薄膜的一种加工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层数越多,材料的综合性能越好。使用多层共挤,特别是7层以上共挤技术,能将所需性能的树脂以最小厚度制成薄膜,可大大地减少昂贵材料的使用,以降低材料的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因膜层过厚而产生的蜷曲现象。由于阻隔性材料被分成若干个薄层也实现了更佳的阻隔性能。
目前我国的多层共挤塑料复合薄膜吹塑设备多为二至三层共挤的旋转机头形式,技术落后。为适应要求较高的塑料复合薄膜的生产,一些企业已引进五至七层共挤塑料复合薄膜吹塑设备,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须大量依赖进口,使其成本居高不下,抑制了我国多层共挤塑料复合薄膜的发展。
而且,目前这些共挤,不管是共挤吹塑还是共挤流延,都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共挤层数越高,共挤模头的建造和运行就越困难。目前全世界仅有约25套9层共挤吹塑生产线。共挤流延的模头比共挤吹塑的模头相对简单,但是要建造层数高的模头仍然有很大困难。这样一来,共挤薄膜的层数就非常有限,导致共挤薄膜性能无法继续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隔性叠层聚合物薄膜包装材料,其克服了背景技术多层聚合物薄膜材料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隔性叠层聚合物薄膜包装材料,其特征是:它包括至少一个层倍增共挤出的叠层阻隔复合层,该每个阻隔复合层均含有复数个重复单元,该重复单元包含至少两个个体层,每一个个体层对应于至少两个不同聚合物组成中的一个;其中至少一个该叠层阻隔复合层的重复单元至少包含三个个体层,该每个个体层对应于至少三个不同聚合物组成中的一个,而且,该至少三个聚合物组成中至少有一个组成包含有至少一种阻隔性聚合物成分,该阻隔性聚合物成分能够阻隔气体。
一较佳实施例中,薄膜材料中还包含阻隔性单层或/和非层倍增共挤出的阻隔性复合层。
一较佳实施例中,薄膜材料中还包含存在于所述各种复合层以及单层之间的至少一层粘结层或/和至少一层中间层。
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包含至少一个重复单元且重复单元包含至少三个不同聚合物组成且其中至少一个是阻隔性组成的层倍增共挤出的阻隔复合层的厚度不大于900微米。
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种气体阻隔性聚合物成分选自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乙烯醇(PVA)、聚酰胺(PA)、聚丙烯腈(PAN)、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氯乙烯(PVC)、聚氧化乙烯(PEO)、聚偏氟乙烯(PVDF)、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醚亚胺(PEI)、聚丙烯亚胺(PAI)、聚醚醚酮(PEEK)、液晶高分子、基于乙烯的离聚物、乙烯和不饱和酯的共聚物、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聚氨酯工程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选自上述的一种或多种的共聚物、缩合物、加成物、反应产物或改性物。
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种非气体阻隔性聚合物成分选自聚烯烃系高分子、丙烯酸系树脂、丙烯腈类树脂、聚酯、不饱和聚酯、生物聚酯、聚醚、聚氨酯、聚硅氧烷、苯乙烯系高分子、氯乙烯系高分子、聚硫化物、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选自上述的一种或多种的共聚物、缩合物、加成物、反应产物或改性物。
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填充聚合物的填料。
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聚合物助剂。
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聚合物添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文桂,未经翁文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63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