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6027.2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圣明;张廷璧;杨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桃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39 | 分类号: | A61K38/39;A61P3/02;A61K47/36;A61K47/40;A61P19/08;A61P19/10;A61K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74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钙在体内的存的形式主要以骨骼,牙齿的形式存在,人体中99%的钙质存在骨骼牙齿中,支持人体的运动和咀嚼能力,另外1%存在于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称为血钙。我们俗称的缺钙就指血钙的缺乏。当少年儿童缺钙时,会表现出:厌食、偏食;不易入睡、易惊醒;易感冒;头发稀疏;智力发育迟缓;学步、出牙晚或出牙不整剂;阵发性腹痛腹泻;X或O型腿;鸡胸。当青年缺钙时,会表现出: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劳;腰酸背痛;免疫力低;蛀牙或牙齿发育不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缺钙时,会表现出:抽筋乏力;关节疼;头晕;贫血及产前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当老年人缺钙时,会表现出: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骨胶原蛋白具有延缓骨质疏松、消除关节疼痛、治疗关节炎症、加快骨折愈合、保持骨骼韧性、防止钙的流失等作用。
用于补钙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中,以骨胶原蛋白为主,以碳酸钙为辅,在专利和其他文献中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对治疗各个年龄段人群缺钙都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具有延缓骨质疏松、加快骨折愈合、保持骨骼韧性、防止钙的流失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180~220mg,碳酸钙460~530mg、淀粉400~500mg和糊精40~60mg。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190~210mg,碳酸钙481~520mg、淀粉410~475mg和糊精43~52mg。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192~208mg,碳酸钙499~507mg、淀粉425~458mg和糊精45~50mg。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药物组合物对治疗各个年龄段人群缺钙都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具有延缓骨质疏松、消除关节疼痛、治疗关节炎症、加快骨折愈合、保持骨骼韧性、防止钙的流失等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常规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出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192mg,碳酸钙530mg、淀粉410mg和糊精50mg。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采用常规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出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220mg,碳酸钙481mg、淀粉458mg和糊精40mg。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采用常规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出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190mg,碳酸钙507mg、淀粉400mg和糊精52m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采用常规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出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180mg,碳酸钙520mg、淀粉425mg和糊精60mg。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采用常规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出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210mg,碳酸钙499mg、淀粉500mg和糊精45mg。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采用常规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出用于补钙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组分为:骨胶原蛋白粉208mg,碳酸钙460mg、淀粉475mg和糊精43mg。
实施例7
上述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能制成胶囊状、颗粒状或片剂状等。长期服用该药物组合物,能够治疗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缺钙,同时能延缓骨质疏松、加快骨折愈合、保持骨骼韧性、防止钙的流失。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桃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红桃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6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