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机顶盒菜单显示闪烁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305930.7 | 申请日: | 200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8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文静;熊建平;李林炳;庞善彬;闵建春;张玉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00 | 分类号: | H04N5/00;H04N5/445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顺德 |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机顶盒 菜单 显示 闪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机屏幕显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止机顶盒菜单显示闪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电视机采用CRT显示屏,电子束隔行扫描,两场扫描(分别扫描了奇数行和偶数行)形成一帧完整画面,而每场扫描结束回到起始扫描点需要时间,隔行扫描的方式和每场扫描的回程时间在视觉感上给人“闪烁”的感觉。这种“闪烁”问题在所显示内容为单像素行或两块区域颜色反差很大的边缘处表现尤为明显。
目前对于防闪烁基本上都是采取硬件措施来实现的,是需要硬件支持的,那么这种实现就涉及芯片选型、硬件电路设计,不仅复杂也带来了成本的增加。而且,由于液晶、等离子、背投等显示设备的显示原理不同、所设计的硬件防闪烁设备不一定能通用,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利用软件来防止机顶盒菜单显示闪烁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采取硬件措施来实现防闪烁带来的成本增加及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止机顶盒菜单显示闪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有闪烁现象的一个菜单页面作为调试对象;
b.选择字符与字符背景有颜色反差处进行填充处理,包括:
b1.计算需要填充的像素点的颜色的RGB值;
b2.调用菜单显示中的字符函数,将与字符背景有颜色反差的字符的坐标向着屏幕边缘方向偏移一个像素,采用b1步骤中得到的填充颜色将字符再画一遍;
b3.对填充颜色的RGB值进行微调,并观察菜单页面显示效果,直至达到无闪烁现象且颜色过渡自然的效果。
所述步骤b1中,采用均值算法计算需要填充的像素点的颜色的RGB值,算法如下:假设字符颜色的RGB值为R1、G1、B1,字符背景颜色的RGB值为R2、G2、B2,那么需要填充的像素点的颜色的RGB值为:(R1+R2)/2、(G1+G2)/2、(B1+B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单,无需配备硬件电路,不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防闪烁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采取硬件措施来实现机顶盒菜单防闪烁的方式,而是采用软件控制实现,设计简单,也节约了硬件成本。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防闪烁方法包括:a.选择有闪烁现象的一个菜单页面作为调试对象;b.选择字符与字符背景有颜色反差处进行填充处理,包括:b1.计算需要填充的像素点的颜色的RGB值;b2.调用菜单显示中的字符函数,将与字符背景有颜色反差的字符的坐标值向着屏幕边缘方向偏移一个坐标,采用b1步骤中得到的填充颜色将字符再画一遍;b3.对填充颜色的RGB值进行微调,并观察菜单页面显示效果,直至达到无闪烁现象且颜色过渡自然的效果。
实施例:
本例是针对电视屏幕显示中的OSD(屏幕菜单调节)显示进行说明的,OSD显示出现闪烁主要是发生在字符与字符背景颜色有反差处,其表现形式为字符颜色过“亮”,那么我们就会想到选择一种介于字符颜色和背景颜色之间的颜色进行“过渡”,使得整个画面颜色表现自然,就不会发送闪烁的现象了。
首先是涉及到过渡颜色的选取,可以采用均值算法来获得:假设字符颜色的RGB值为R1、G1、B1,字符背景颜色的RGB值为R2、G2、B2,那么需要填充的像素点的颜色的RGB值为:(R1+R2)/2、(G1+G2)/2、(B1+B2)/2。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过渡颜色的基准值,然后通过调用字符函数,将与背景颜色反差的字符的坐标向着屏幕边缘(向上或向下或向坐或向右、左上或左下或右上或右下等)偏移一个像素,这里我们所说的字符的坐标实际上是指组成字符的所有像素点的坐标,实现所有像素点坐标整体同方向偏移,那么就可以说是一个字符的偏移。采用上一步骤中得到的过渡颜色将字符再画一遍,这样就达到增加了字符像素宽度又不影响字符清晰显示效果,基本解决了防闪烁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微调显示了,对过渡颜色的RGB值分别进行微调,并观察菜单显示效果,直至达到无闪烁并且感觉整个画面颜色和谐过渡自然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5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