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面板及应用该触摸面板的触摸输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305361.6 | 申请日: | 2009-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面板 应用 输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触摸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装置如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电子相框等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智能化。其中,在电子装置的用户输入方面,电子装置的输入设备由机械按键到触摸按键,然后到触摸屏,大大提高了电子装置的易操作性。
目前的触摸装置按其所采用的触摸感应技术大致分为电容式触摸装置、电阻式触摸装置、表面声波式触摸装置、红外线触摸装置等。而其中由于电阻式触摸屏成本较低,使用比较广泛。
电阻式触摸屏一般是在强化玻璃表面分别涂上两层ITO透明氧化金属导电层,最外面的一层ITO涂层作为导电体,第二层ITO则经过精密的网络附上横竖两个方向的+5V至0V的电压场,两层ITO之间以细小的透明隔离点隔开。当手指接触屏幕时,由于手指的压力使得两层ITO导电层接触而出现一个接触点,从而可侦测用户触摸。
然而,用户需要对该电阻式触摸屏施加压力使得ITO层发生形变才能使得该两层ITO导电层接触,这样,在用户多次对电阻式触摸屏进行点击时,可能会损坏该触摸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触摸输入装置,在侦测到用户接触该触摸输入装置时即可产生触摸信号并对其进行响应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触摸输入装置,只要用户接触即能产生触摸输入,不需要用户对该触摸屏产生压力,从而防止触摸屏由于用户的用力点击而损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一种触摸面板,包括一覆盖层、第一ITO电极层、一第二ITO电极层以及一微胶囊层。该第一ITO电极层位于该覆盖层之下,包括多个ITO电极。该第二ITO电极层,包括多个与该第一ITO电极层电极一一对应的ITO电极,该第一ITO电极层上的电极与该第二ITO电极层上的电极形成多个电极对。该微胶囊层位于该第一ITO电极层以及该第二ITO电极层之间,该微胶囊层包括多个微胶囊,微胶囊位于该电极对之间,并与该每个电极电连接。该些微胶囊包括多个正负电荷,且每一正负电荷分别包括在一绝缘材料中,当人体触摸该触摸面板时,该触摸位置对应的微胶囊中的正负电荷极化分布,从而使得与该微胶囊电连接的ITO电极对产生电势差。
一种触摸输入装置,包括一触摸面板、一电压侦测单元、一切换扫描器以及一控制器。其中,该触摸面板包括包括一覆盖层、第一ITO电极层、一第二ITO电极层以及一微胶囊层。该第一ITO电极层位于该覆盖层之下,包括多个ITO电极。该第二ITO电极层,包括多个与该第一ITO电极层电极一一对应的ITO电极,该第一ITO电极层上的电极与该第二ITO电极层上的电极形成多个电极对。该微胶囊层位于该第一ITO电极层以及该第二ITO电极层之间,该微胶囊层包括多个微胶囊,微胶囊位于该电极对之间,并与该每个电极电连接。该些微胶囊包括多个正负电荷,且每一正负电荷分别包括在一绝缘材料中,当人体触摸该触摸面板时,该触摸位置对应的微胶囊中的正负电荷极化分布,从而使得与该微胶囊电连接的ITO电极对产生电势差。该电压侦测单元用于侦测该电极对产生的电势差。该切换扫描器,位于该电压侦测电路与该触摸面板之间,用于依次选通该电压侦测电路与该触摸面板上电极对的连接。该电压侦测单元侦测该电极对有电势差,则输出该电极对所对应坐标的坐标值。该控制器,接收该坐标值,并根据该坐标值确定触摸位置,从而控制响应该触摸点的操作。
从而,通过本发明的触摸输入装置,只要用户接触即能产生触摸输入,不需要用户对该触摸屏产生压力,从而防止触摸屏由于用户的用力点击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微胶囊层与ITO电极层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ITO电极层的电极排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摸输入装置的模块架构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计算机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53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