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灭活水中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孢囊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4612.9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峰;冉治霖;崔崇威;黄君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C02F1/32;B01J23/745;B01J21/06;B01J3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昌花 |
地址: | 518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水 孢子 虫卵 贾第虫 孢囊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杀菌消毒,尤其是指灭活水体中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孢囊的方法及设 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和贾第虫(Giardia)对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的污染而导致相关疾病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爆发流行,且已对公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孢囊(以下简称“两虫”)业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介水传播生物危险 因素之一。在我国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已经将隐孢子虫和贾第虫作为水质 非常规指标而规定了其限制,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及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现 状来看,存在“两虫”爆发的潜在风险,因此从保障饮用水安全角度考虑,研究出高效、低 廉的“两虫”灭活方法具有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贾第虫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常用的消毒剂(氯气、二氧化氯、氯胺等)在 标准浓度下对包囊并无有效的杀灭作用。比如:氯虽对包囊有轻微的杀伤作用,但自来水中 的氯气浓度根本达不到完全杀灭包囊的作用。
1972年日本科学家Fujishima和Honda[Fujishima A,Honda K,Nature[J],1972,238: 37]发现在受辐照的TiO2可持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水分解为H2和O2,1976年加拿大科学家 Carey[Carey J H,Lawrence J,Tosine H M.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J],1976, 16:697]等将TiO2光催化技术成功应用于剧毒多氯联苯的降解研究,自此基于TiO2的多相光 催化反应引起了各国环境研究者的关注。1983年Pruden[Pruden A L,Ollis D F.J Catal [J],1983,82:404]等在TiO2体系中发现了卤代有机物如三氯乙烯,二氯甲烷等的光致矿化 ,发展至现在,大量的研究表明,TiO2光催化不仅能够降解水和空气中烷烃,稀烃,脂肪醇 ,酚类,羧酸,各种简单芳香族化合物及相应得卤化物,染料,表面活性剂,除草剂,杀虫 剂等有机物,而且可以将水中的无机金属离子(如Pt(VI)、Au(III)、Rh(III)、Cr(III)等)沉 积出来,还可以将氰化物、亚硝酸盐等转化为无毒形式。由于光催化的操作简单、反应条件 温和、成本低廉、可降解几乎所有的有机物等突出优点,TiO2光催化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环 境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活水中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孢囊的方法, 该方法简便有效,解决两虫灭活率低,成本高,效率低,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活水中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孢囊的 设备,该设备简便易于操作,解决现有设备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灭活水中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 孢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待处理水体;
(2)制备光催化剂;
(3)向步骤(1)所得水体中加入催化剂量的由步骤(2)制得的光催化剂,并在光照 条件下对水体进行光催化消毒。
步骤(2)的光催化剂为掺杂铁离子的TiO2。
步骤(2)制备光催化剂是由TiO2与FeC2O4溶液经混合吸附、干燥,最后煅烧制得。
步骤(2)制备光催化剂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用金红石型TiO2和0.05mol/L的FeC2O4溶 液,TiO2与FeC2O4溶液的配比1∶1~20∶1,其中TiO2用量单位为g,FeC2O4溶液用量单位为 mL,将溶液进行混合搅拌吸附5-72小时;然后在至少100℃将水蒸干;最后于373-1373K的温 度下煅烧0.5-3小时,以获得Fe掺杂TiO2的光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4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