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量多级调节的地下水源热泵热源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4215.1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倪龙;江辉民;吕永鹏;姚杨;姜益强;马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J3/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永林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多级 调节 地下 水源 热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源热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水源热泵流量调节时多采用井数调节和变频水泵调节,但两种方法的调节范围都很窄。井数调节时需要多口抽水井,且调节范围有限,变频水泵调节时抽水流量和扬程相应变化,流量调节范围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地下水源热泵流量调节范围窄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流量多级调节的地下水源热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量多级调节的地下水源热泵由抽水井、第一抽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抽水泵、第二电磁阀、抽水管、换热器、回灌管和回灌井组成,所述抽水井与回灌井竖直并列设置,所述抽水管由主干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组成,所述主干管的一端插装在抽水井内,所述主干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竖直并列设置抽水井内,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上端与主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抽水泵和第一电磁阀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在第一支管上,第二抽水泵和第二电磁阀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在第二支管上,所述回灌管的一端与换热器连通,回灌管的另一端插装在回灌井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改造现有的地下水源热泵能量调节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热源井能够随着热泵负荷的变化,通过改变投入运行的水泵,实现了单井抽水量的0、1/3、2/3和1四个级别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流量多级调节的地下水源热泵由抽水井1、第一抽水泵2、第一电磁阀3、第二抽水泵4、第二电磁阀5、抽水管6、换热器7、回灌管8和回灌井9组成,所述抽水井1与回灌井9竖直并列设置,所述抽水管6由主干管6-1、第一支管6-2和第二支管6-3组成,所述主干管6-1的一端插装在抽水井1内,所述主干管6-1的另一端与换热器7连通,所述第一支管6-2和第二支管6-3竖直并列设置抽水井1内,且第一支管6-2和第二支管6-3的上端与主干管6-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抽水泵2和第一电磁阀3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在第一支管6-2上,第二抽水泵4和第二电磁阀5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在第二支管6-3上,所述回灌管8的一端与换热器7连通,回灌管8的另一端插装在回灌井9内。所述换热器7由广州捷玛换热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抽水管6为防腐螺旋焊钢管。如此设置,防腐蚀,同时增强管道抗压能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回灌管8为防腐螺旋焊钢管。如此设置,防腐蚀,同时增强管道抗压能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结合图1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地下水源热泵中,第一抽水泵2的设计抽水流量为系统设计抽水流量的2/3,第二抽水泵4的设计抽水流量为系统设计抽水流量的1/3。当换热器7满负荷运行时,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5同时打开,第一抽水泵2和第二抽水泵4同时运行,抽水满足地下水源热泵的水量需求。当换热器7负荷下降到只有设计负荷的2/3时,地下水源热泵所需的抽水量也降为设计水量的2/3,此时第一电磁阀3打开,第二电磁阀5关闭,对应地第一抽水泵2运行, 第二抽水泵4停止运行,这样抽水井1的总的出水量为设计出水量的2/3,满足地下水源热泵的需求。当热泵负荷下降到只有设计负荷1/3时,地下水源热泵所需的抽水量也降为设计水量的1/3,此时第二电磁阀5打开,第一电磁阀3关闭,对应地第二抽水泵4运行, 第一抽水泵2停止运行,这样抽水井1的总的出水量为设计出水量的1/3,满足地下水源热泵的需求。水的流向参见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这样本发明的地下水源热泵能够随着负荷的变化,通过改变投入运行的水泵,实现抽水量的0、1/3、2/3、1四级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4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