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用60Si2CrVA钢弹簧制品淬火-分配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4179.9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梁益龙;杨刚;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9/02 | 分类号: | C21D9/02;C21D1/18;C21D1/4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楠 |
地址: | 55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60 si2crva 弹簧 制品 淬火 分配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用60Si2CrVA钢弹簧制品淬火分配热处理工艺,属于金属热处理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车及列车用弹簧是十分重要的机械零件,起着减震、贮能、联接、支撑等各种作用。 机车弹簧是在周期性的弯曲和扭转等交变应力下工作,经受拉、压、扭转、冲击等动负荷的 条件,有时还要承受极高的短时突加载荷,因此要求弹簧钢必须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高的 抗拉强度和屈强比、足够的塑性和韧性以及良好的表面质量、在热状态下容易卷制成形、较 好的淬透性等。目前机车弹簧制品主要采用60Si2CrVA、50CrVA、52CrMoV4等弹簧钢。主要 工艺普遍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棒材-卷制成型调整弹簧尺寸-预冷淬火-回火的热加工工艺。这 种工艺加热时间短,脱碳少,卷簧机卷制,尺寸精度高。但由于弹簧钢含碳量都较高,直接 淬火过程获得全部的马氏体,易于出现淬火裂纹,回火后的韧塑性较低,导致弹簧疲劳寿命 不高。目前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人采用300癈以上温度等温淬火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以下贝 氏体为主加部分马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来提高弹簧的韧性。经等温淬火处理后,在硬度相同 的条件下,与普通淬火回火状态相比,具有高的韧性,小的缺口敏感性,但是屈服极限和疲 劳强度约有降低。同时对料径尺寸较大的弹簧,等温淬火淬透性不够因此难以用于尺寸较大 的弹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屈服极限和疲劳强度较高、淬火淬透性较好的列车用 60Si2CrVA钢弹簧制品淬火-分配热处理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列车用60Si2CrVA钢弹簧制品淬火-分配热处理工艺 为,将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圆棒材60Si2CrVA钢磨光后,通过感应加热的方式加热到960 ℃~1060℃的温度,然后在此温度状态下将60Si2CrVA钢圆棒材卷制成弹簧,将卷制成的弹 簧冷却到810℃~900℃的温度,再将其在低于Ms点的温度即130℃~210℃的温度下淬火并恒 温保持10~60秒的时间;然后将弹簧迅速放入高于Ms点的温度即280℃~350℃的温度等温50 秒~800秒的时间后,将其淬入水或油中冷却;最后将其在250℃~470℃的温度中进行回火 60~120分钟处理即成。
将弹簧在低于Ms点的温度即130℃~210℃的温度下淬火并恒温保持时,其恒温保持的时 间按以下方法确定:对圆棒材直径小于20mm的弹簧,恒温保持的时间为10~30秒;对圆棒材 直径为20~50mm的弹簧,恒温保持的时间为20~60秒。
上述将卷制成的弹簧冷却到810℃~900℃后,将其在130℃~210℃的温度下的淬火油槽 中恒温保持10~60秒的时间,然后迅速将其转入高于Ms点的温度即280℃~350℃的等温盐液 体(NaNO3+KNO3)介质中保持50秒~800秒的时间后,再迅速将其淬入水或油中冷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先在低于马氏体点Ms温度进行淬火,并保持一段 时间以获得足够的马氏体量,然后再在较高温度等温获得常规处理方法无法获得的稳定残余 奥氏体,实现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均匀分配,减小了变形和淬裂倾向。此外在较高温度 等温还可获得少量过渡形态的贝氏体,再通过中温回火消除淬火应力从而显著提高弹簧制品 的强韧性和弹性极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马氏体量、不同尺寸条件下获得均匀 的复相组织、强韧性高等优点。
下面是本发明制作的60Si2CrVA钢弹簧与传统工艺制作的60Si2CrVA钢弹簧对比数据:
传统工艺制作60Si2CrVA钢弹簧:860癈淬火480癈回火90分钟
sb(MPa)ss(MPa)d5(%)y(%) Aku(J)
1700 1465 6.5 11 17
本发明的淬火等温工艺制作60Si2CrVA钢弹簧:860癈加热-160癈淬火10秒-300癈等温 300秒-420癈回火90分钟
sb(MPa)ss(MPa)d5(%)y(%) Aku(J)
1840 1589 11 32 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4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