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磨床进给的双层十字移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3974.6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彭克立;刘运泉;张麟捷;黄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41/02 | 分类号: | B24B41/02;B24B47/2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2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磨床 进给 双层 十字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磨床进给的双层十字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磨床的移动通常都包括横向移动进给和纵向移动两轴,传统的方法是两轴各自独立分布,砂轮架横向移动实现磨削进给,工件装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实现磨削位选择和进给,这种方式两轴移动的垂直精度较低,工作台移动行程长,导致机床整体结构复杂庞大,工件移动相对刚性较差,不利于数控磨床向功能复合化,大型化发展,国外也有数控双层十字导轨的整体装置,但一般比较小巧,不适用于磨床的高刚性要求,国外一些数控磨床制造企业也正在开发可以应用于磨床的双层十字移动装置,但都将作为自身机床专有技术,而不向外提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精度高、结构简单的适用于磨床进给的双层十字移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磨床进给的双层十字移动装置,以机床床身作为滑台底座,在所述的滑台底座上设有液体静压滑动导轨,下滑台通过所述的液体静压滑动导轨支撑在所述的滑台底座上,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与所述的下滑台驱动连接并通过电机轴承座整体安装在所述的滑台底座上,所述的下滑台上部两侧安装有与所述的液体静压滑动导轨垂直的直线滚动导轨,上滑台支撑在所述的直线滚动导轨上,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与所述的上滑台驱动连接且通过电机轴承座整体安装在所述的下滑台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适用于磨床进给的双层十字移动装置,以机床床身作为滑台底座,下滑台通过液体静压滑动导轨支撑在滑台底座上,可实现纵向移动,动作由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驱动,通过电机轴承座整体安装在滑台底座上,下滑台上部两侧与下部液体静压滑动导轨垂直安装有直线滚动导轨,上滑台支撑在直线滚动导轨上,可实现横向移动,动作由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驱动,通过电机轴承座整体安装在下滑台中间,两套伺服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相互垂直,并共用下滑台,可实现磨床砂轮架前后进给和左右移动的垂直两轴驱动。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精度高:本装置的双层支撑导轨共用下滑台,伺服驱动系统采用独立安装结构,前后进给重复定位精度为0.0005mm,左右移动重复定位精度为0.001mm,两轴垂直度为0.01mm。
结构简单:本装置将两个移动伺服轴合成为双层十字结构,结构紧凑,减少了安装底座、导轨滑台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调整和维护更加方便。
本装置可替代原有数控磨床的前后进给和左右移动分别独立布置的结构,提高机床整体刚性,减少机床运动行程,缩小机床的占地面积,减轻了原纵向移动的重量,尤其适用于大规格数控磨床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砂轮架横向移动局部剖视图;
图2是砂轮架纵向移动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以机床床身作为滑台底座1,在滑台底座1上设有液体静压滑动导轨2,下滑台3通过液体静压滑动导轨2支撑在滑台底座1上,伺服电机9通过联轴器10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12与下滑台3驱动连接并通过电机轴承座11整体安装在滑台底座1上,下滑台3上部两侧安装有与液体静压滑动导轨2垂直的直线滚动导轨13,上滑台8支撑在直线滚动导轨13上,伺服电机4通过联轴器5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7与上滑台8驱动连接且通过电机轴承座6整体安装在下滑台3中间。
参见图1、图2和图3,下滑台3通过液体静压滑动导轨2支撑在滑台底座1上,可实现纵向移动,动作由伺服电机9通过联轴器10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12驱动,通过电机轴承座11整体安装在滑台底座1上,下滑台3上部两侧与下部液体静压滑动导轨2垂直安装有直线滚动导轨13,上滑台8支撑在直线滚动导轨13上,可实现横向移动,动作由伺服电机4通过联轴器5无间隙直连滚珠丝杆7驱动,通过电机轴承座6整体安装在下滑台3中间,两套伺服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相互垂直,并共用下滑台3,可实现磨床砂轮架前后进给和左右移动的垂直两轴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丁基再生胶机动车内胎制作方法
- 下一篇:金属杆的刷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