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流道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2686.9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8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叶锦文;林振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具流道组合,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流道顶出装置的模具流道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品。
电子产品的外壳通常由冲压零件与塑件构成,如个人电脑的机箱,其外壳包括由钢板冲压而成的框架,在框体的前侧通常安装了一塑料材料制成的前板,则在制造该机箱时,需要采用冲压模具冲压钢板而制造出框架,而且需要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前板,而后将前板固定到框架上。传统的塑胶模具包括一上模和一下模,该上模设有一入胶口和位于该入胶口附近的注塑流道。在注塑过程中,塑胶在注塑流道中冷却后形成水口料,造成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少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水口料的模具流道组合。
一种模具流道组合,包括一上板和一位于顶出机构上的下板,所述上板设有一入胶口和位于入胶口附近的注塑流道,所述下板设有一与所述入胶口相配合的出胶口,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还设有一顶出装置,所述顶出机构通过顶出装置对注塑流道进行挤压,所述注塑流道的体积缩小从而对其内注入的塑胶产生挤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模具流道组合通过所述顶出装置对注塑流道进行挤压,所述注塑流道的体积缩小从而对其内注入的塑胶产生挤压,使得入胶口附近的塑胶尽可能多的经由入胶口进入上模,减少了塑胶在注塑流道中冷却后形成的水口料,避免了塑胶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模具流道组合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模具流道组合组装后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模具流道组合组装后处于一工作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一模具流道组合包括一上板10,一顶出装置20和一下板30,用来容置来自一注塑机(图未示)的塑胶。
所述上板10的上表面设有一工字形的注塑流道11和位于所述注塑流道11上的入胶口12,所述注塑流道11两侧设有两容置孔13。所述顶出装置20呈与注塑流道11形状相同的工字形,其包括两平行的侧臂21和连接于两侧臂21之间的连接臂22,所述连接臂22与两侧臂21垂直。所述侧臂21和连接臂22上对应注塑流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凸起部23,每一凸起部23上设有一凹槽24。所述连接臂22中间位置处对应入胶口12还设有一供塑胶流过的胶道25。每一侧臂21于中间位置处分别向外延伸出一凸块26,每一凸块26上分别设有一导柱27,所述导柱27可活动的收容于对应的容置孔13中。每一导柱27上套设一弹簧28。所述下板30上对应入胶口12和胶道25设有一出胶口31,所述下板30在所述出胶口31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应凸块26的通孔32。在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板30装设于一顶出机构(图未示)上,该顶出机构通过通孔32可将顶出装置20两侧的凸块26上顶,从而驱动所述顶出装置20向上板10运动。
请参阅图3,工作时,注塑机通过入胶口12向上模内注入塑胶,当上模内容置了80%的塑胶后,注塑机停止注塑,顶出机构通过通孔32将凸块26上顶,所述顶出装置20向上板10的方向运动,同时弹簧28发生弹性形变。此时侧臂21和连接臂22上的凸起部23挤压注塑流道11使其体积缩小,注塑流道11中的塑胶受到凹槽24的挤压而加速进入上模内。由于注塑流道11体积的缩小对塑胶产生的挤压力还可在上模内产生一个保压力作用,确保了塑胶从出胶口31流出时的连续性。当塑胶从胶口31流出后,顶出机构停止作用,弹簧28弹性回复使得顶出装置20向远离上板10的方向运动。其中导柱27起导向的作用,确保顶出装置20延垂直上板10的方向运动。
本发明模具流道组合通过顶出装置20对注塑流道11进行挤压,注塑流道11的体积缩小从而对其内注入的塑胶产生挤压,使得入胶口12附近的塑胶尽可能多的经由入胶口12进入上模,减少了塑胶在注塑流道11中冷却后形成的水口料,避免了塑胶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2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