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层绝热层的低温液体运输罐及其绝热层的缠绕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2187.X | 申请日: | 200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余柏健;张春锋;张乾洲;李益球;关汝辑;梁海俊;谭新强;甄荣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建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12 | 分类号: | F17C1/12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清 |
地址: | 5293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层 绝热 低温 液体 运输 及其 缠绕 工艺 | ||
1.具有多层绝热层的低温液体运输罐,包括具有高真空夹层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夹层从罐体内胆的外表面开始由内至外缠绕有多组绝热材料:
1) 第一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至少1层玻璃丝布和缠绕至少1层铝箔;
2) 第二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6~20层镀铝涤纶薄膜,其中内侧的14~18层为开有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最外侧至少有1层为不开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
3) 第三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6~20层镀铝涤纶薄膜,其中内侧的14~18层为开有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最外侧至少有1层为不开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
4) 第四组:缠绕有至少1层由玻璃纤维带固定的玻璃丝布;
5) 第五组:层次结构与第二组相同;
6) 第六组:层次结构与第三组相同;
7) 第七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至少1层铝箔和至少1层玻璃丝布。
2.一种低温液体运输罐的多层绝热层的缠绕工艺,首先对罐体进行清洗去油污,接着在罐体内胆的外表面依次缠绕多组绝热材料:
1)第一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至少1层玻璃丝布和缠绕至少1层铝箔;
2)第二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6~20层镀铝涤纶薄膜,其中内侧的14~18层为开有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最外侧至少有1层为不开缝的镀铝涤纶薄膜;
3)第三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6~20层镀铝涤纶薄膜,其中内侧的14~18层为开有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最外侧至少有1层为不开缝的镀铝涤纶薄膜;
4)第四组:缠绕有至少1层由玻璃纤维带固定的玻璃丝布;
5)第五组:层次结构与第二组相同;
6)第六组:层次结构与第三组相同;
7)第七组:由内至外先后缠绕至少1层铝箔和至少1层玻璃丝布;
8)最后再用固定带将外层材料固定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体运输罐的多层绝热层的缠绕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组绝热材料的缠绕工艺为: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层玻璃丝布和缠绕1层铝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体运输罐的多层绝热层的缠绕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组绝热材料的缠绕工艺为: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8层镀铝涤纶薄膜,其中内侧的16层为开有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外侧的2层为不开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体运输罐的多层绝热层的缠绕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组绝热材料的缠绕工艺为: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8层镀铝涤纶薄膜,其中内侧的16层为开有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外侧的2层为不开缝隙的镀铝涤纶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体运输罐的多层绝热层的缠绕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缠绕第三组绝热材料过程中所采用的螺旋缠绕方向与缠绕第二组绝热材料时所采用的螺旋缠绕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体运输罐的多层绝热层的缠绕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七组绝热材料的缠绕工艺为:由内至外先后缠绕1层铝箔和1层玻璃丝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液体运输罐的多层绝热层的缠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玻璃纤维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建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建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21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