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后制动装置与脚蹬之间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2033.0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仲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3/04 | 分类号: | B62L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重庆市南岸***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制动 装置 脚蹬 之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脚踏总成。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摩托车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关系到摩托车的安全运行。后制动器安装在车辆的后轮上,通过驾乘者使用制动杆驱动,完成刹车动作。摩托车脚踏总成包括制动杆和摩托车驾驶脚蹬,所述制动杆绕一支点形成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动力臂前端设置制动踏板,阻力臂后端连接制动传动机构,驾乘者右脚踏在摩托车驾驶脚蹬上,通过脚掌对制动踏板施力,利用杠杆结构驱动传动机构,完成制动。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驾驶脚蹬通过脚蹬杆连接摩托车架,脚蹬杆从消声器下部伸出,为了避开消声器而设置为下弯结构,制动杆的动力臂从消声器下部伸出并通过脚蹬杆的下弯部下部后向上折弯,因而,导致动力臂向上折弯的折弯部常态下离地高度较低,刹车过程中,如果制动器制动需要动力臂的转动半径较大,折弯部会触及地面或其它凸出地面的物体,发生刹车或行车干涉,出现刹车不到位甚至翻车等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对刹车装置的传动结构进行改造,合理布置制动杆的动力臂,能够避免刹车过程中出现制动杆的动力臂触及地面或其它凸出地面物体的情况,从而避免发生刹车或行车干涉,出现刹车不到位甚至翻车等安全事故,同时能够使制动器能灵敏动作,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踏总成,合理布置制动杆的动力臂,能够避免刹车过程中出现制动杆的动力臂触及地面或其它凸出地面物体的情况,从而避免发生刹车或行车干涉,出现刹车不到位甚至翻车等安全事故,同时能够使制动灵敏动作,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摩托车脚踏总成,包括制动杆和摩托车驾驶脚蹬,所述制动杆绕一支点形成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动力臂前端设置制动踏板,阻力臂后端连接制动传动机构,摩托车驾驶脚蹬通过脚蹬杆与车架固定连接,脚蹬杆设置绕过消声器排气管的下弯部,所述动力臂绕过消声器下部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并从脚蹬杆下弯部外侧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下部。
进一步,所述动力臂绕过消声器下部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并从脚蹬杆下弯部右外侧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下部;
进一步,所述动力臂绕过消声器下部向上折弯的折弯部平滑过渡;
进一步,所述动力臂向右前方延伸并绕过消声器下部;
进一步,动力臂向前延伸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下部后向斜上方呈钝角折弯后连接制动踏板;
进一步,所述动力臂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下部后向斜上方呈钝角折弯的折弯部平滑过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摩托车脚踏总成,动力臂采用绕过消声器下部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并从脚蹬杆下弯部外侧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下部的结构,避开脚蹬杆下弯部,提高前端最低点的高度,使制动杆的动力臂合理布置,能够避免刹车过程中出现制动杆的动力臂触及地面或其它凸出地面物体的情况,从而避免发生刹车或行车干涉,出现刹车不到位甚至翻车等安全事故,同时能够使制动器能灵敏动作,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向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脚踏总成,包括制动杆和摩托车驾驶脚蹬4,所述制动杆绕一支点形成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动力臂3前端设置制动踏板5,阻力臂2后端连接制动传动机构,摩托车驾驶脚蹬4通过脚蹬杆6与车架固定连接,脚蹬杆6设置绕过消声器排气管的下弯部61,所述动力臂3绕过消声器1下部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并从脚蹬杆6下弯部61外侧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4下部;动力臂3绕过消声器1下部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是指向与摩托车行驶方向一致的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臂3绕过消声器1下部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并从脚蹬杆6下弯部61右外侧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4下部,使制动杆制造简单,线形流畅,传力效果好;下弯部61右外侧是相对于摩托车前部而言;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臂3绕过消声器1下部向上折弯的折弯部31平滑过渡,消除应力集中,避免变形并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臂3向右前方延伸并绕过消声器1下部,利于传递大力矩,制动杆加工简单,同时传递横向和纵向力矩,受力状态好,布置方便简单;
本实施例中,动力臂3向前延伸通过摩托车驾驶脚蹬4下部后向斜上方呈钝角折弯后连接制动踏板5,在保证驱动半径的同时,缩短低点的旋转半径,能够使制动器充分制动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动力臂最低点在刹车过程中的离地距离,提高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2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