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925.9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6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枢纽 及其 干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的电子装置多采用可折叠的结构以节省空间。一般地,这些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枢纽器相连,不需使用时,可将上盖与底座相对折叠起来。
枢纽器通常包括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上盖、底座相固定的两个连接件,两个连接件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为了让电子装置的上盖可以在翻转到预定位置时实现自动闭合或者自动弹开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常常在枢纽器中设置两相互配合的干涉组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干涉组件没有挡位功能,当需要将电子装置的上盖挡止于一固定角度时,需要在枢纽器中添加挡止片,增加额外的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限位挡止功能的干涉组件及使用该干涉组件的枢纽器。
一种枢纽器,其包括一枢轴、一枢转套设于所述枢轴的旋转承架、一固定套设于所述枢轴的第一干涉元件以及一枢转套设于所述枢轴并固定于所述旋转承架的第二干涉元件,所述第一干涉元件与所述第二干涉元件上分别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凸部或凹部,所述第一干涉元件上设置有一第一挡块,所述第二干涉元件上设置有一第二挡块,当所述第二干涉元件随所述旋转承架相对于所述枢轴翻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挡块抵挡于所述第一挡块以对所述旋转承架进行止挡限位。
一种干涉组件,其包括一第一干涉元件及一第二干涉元件,所述第一干涉元件与所述第二干涉元件上分别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凸部或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涉元件上设置有一第一挡块,所述第二干涉元件上设置有一第二挡块,当所述第二干涉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干涉组件旋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挡块抵挡于所述第一挡块以对所述第二干涉元件进行止挡限位。
相较现有技术,上述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可利用其第二干涉元件的第二挡块在枢转时抵挡第一干涉元件的第一挡块达到限位挡止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2及图3分别表示图1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该枢纽器包括一干涉组件。
图4为本发明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中干涉组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枢轴10、一固定承架20、一旋转承架30、一干涉组件60、若干摩擦垫片70、一弹性垫片组80及一固定件90。其中该干涉组件60包括一第一干涉元件40及一第二干涉元件50。
该枢轴10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卡固部11及轴杆12。该卡固部11用于将该枢轴10卡固于该固定承架20。该轴杆12沿轴向形成两相对的平面而使该轴杆12呈扁平状。该轴杆12的末端设置螺纹。可以理解,该轴杆12的截面还可以呈椭圆形等非圆形以使需要在该轴杆12上止转的元件能很方便地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3,该旋转承架30包括一第一旋转件31及一第二旋转件32。该第一、第二旋转件31、32之间通过铆钉或者螺钉相互固定。当然,该旋转承架3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该第一、第二旋转件31、32分别开设有固定孔以与电子装置相连接。该第一旋转件31的一端垂直延伸形成一折边,该折边开设有一枢转孔311用于枢转套设于该枢轴10的轴杆12。该第二旋转件32的一端对应延伸形成一折边,该折边也开设一枢转孔321。该第二旋转件32的折边于该枢转孔321附近开设有一固定孔322。
请一并参阅图4,该第一干涉元件40中央开设有扁平状的穿孔41,该第一干涉元件40利用该穿孔41套设并固定于该枢轴10的轴杆12上。该第一干涉元件40于该穿孔41的两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凸设一垫块414。这些垫块414在该枢轴10的轴杆12穿过该穿孔41时可使穿孔41与轴杆12之间形成紧配合。第一干涉元件40面向第二干涉元件50的端面42上靠近周缘处相对凸设两凸部43,凸部43沿第一干涉元件40的外圆周呈弧形设置,凸部43的两端分别设一连接端面42的斜面432。第一干涉元件40的端面42上沿穿孔41的边缘凸设一第一挡块44。
该第二干涉元件50中央开设有圆孔51,该第二干涉元件50利用该圆孔51可枢转地套设于该枢轴10的轴杆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9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垃圾热解焚烧炉炉膛
- 下一篇:一种柴油机优化燃油喷射过程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