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764.3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2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龚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8 | 分类号: | H01R13/428;H01R13/115;H01R12/16;H01R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电连接器的端子固持结构。
【背景技术】
公开于1996年12月10日的美国专利US 5,582,519公开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可沿一对竖直方向对接于第一电连接器的第二电连接器,其中第一电连接器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收容第一端子的绝缘本体,第二电连接器包括可分别与前述第一端子接触配合的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设有连接部、呈直线排布并竖直向上延伸的三支连接臂及连接于连接臂末端并可夹持于第二端子的两接触部,其中处于中间的连接臂连接于一接触部,处于第二端子的一侧,处于两端的连接臂连接于另一接触部,处于第二端子的相对另一侧,且中间连接臂与所连接的接触部由其他两连接臂及所连接的接触部之间冲切开口而形成,两接触部处于连接部的一侧,使在两电连接器配合时,第二端子的末端延伸穿过前述开口,直至沿水平方向对齐于连接部的位置。
然而,第一端子仅能通过连接部的两端与绝缘本体干涉配合,从而将第一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连接部容易产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强端子固持稳定性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可与一对接连接器配合,该电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端子孔的绝缘本体及分别装设于所述端子孔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各导电端子包括上延伸的两弹性臂及连接两弹性臂的连接部,所述两弹性臂可夹持于前述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连接部的水平两端固持于绝缘本体,端子孔的内侧壁设有凸肋,该凸肋设有槽口,连接部卡入所述槽口,以防止连接部向一侧偏移变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之电连接器端子孔的内侧壁设有凸肋,该凸肋设有槽口,连接部卡入所述槽口,从而加强绝缘本体对端子固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分离状态时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两电连接器之端子未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两电连接器相互配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两电连接器端子相互配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两电连接器端子相互配合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是图1中第一电连接器的剖切立体视图。
图7是图3所示两电连接器相互配合状态下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7,其揭示一种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200及可沿一对竖直方向对接于第一电连接器200的第二电连接器600,第一电连接器200可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未图示),第二电连接器600可安装于另一电路板(未图示)上,两电连接器200、600相互配合从而将两电路板电性连接。
第一电连接器200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0,各第一端子20设有竖直向上延伸并可夹持于第二端子60的两弹性臂24、26、及连接两弹性臂连接部22,且第一端子20在两弹性臂24、26之间设有开口25。两弹性臂24、26偏折于连接部22的一侧,使在两电连接器200、600相互配合时,第二端子60被两弹性臂24、26夹持,且第二端子60的末端延伸穿过前述开口25,直至沿水平方向对齐于连接部22的位置(参阅图5)。这样,使在不增加两电连接器200、600长度的前提下实现端子较长的导电配合长度,以满足电性需求。
所述第二端子20系自一板材冲切成型形成,所述连接部22呈薄板状并具有垂直于连接部的竖直中心平面,两弹性臂24、26分别处于中心平面的两侧。其中一弹性臂26设有自连接部22向一侧弯折延伸的转折部262(参阅图2),并自转折部262末端倾斜向连接部22所在平面延伸,而另一弹性臂24系自连接部倾斜延伸。各第一端子20设有自连接部22向下延伸的若干针脚21,所述针脚用以与第一电连接器200所安装的电路板导电配合。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200还包括设有若干端子孔34的第一绝缘本体30,前述各第一端子20分收容于该等端子孔34内。所述第二电连接器600还包括第二绝缘本体70,前述各第一端子20分收容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70内。所述连接部22包括处于两弹性臂24、26外侧的肩部22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设有与端子孔34连通的固持槽32,所述肩部224收容于固持槽32内。所述第一端子20的肩部224设有凸起222,所述凸起222与第一绝缘本体30的固持槽34干涉配合。所述第一绝缘本体30设有处于端子孔34内相对两侧壁上的凸肋344、345,其中一凸肋344的一端设有槽口346,前述第一端子20的连接部22可卡入该槽口346,以加强第一端子20与第一绝缘本体30的配合,防止连接部22向一侧弯曲变形;另外,此两凸肋344、345之间形成狭缝(未标号)以供第二端子60插入,此两凸肋344、345可以防止第二端子60在插入过程中向一侧偏斜(参阅图7)。凸肋344、345的两侧形成分别收容两弹性臂24、26的收容槽342。第二端子60设有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70内的固持部62、自固持部62向下延伸的接触部63、及自固持部63向一侧延伸用以安装对应电路板上的若干针脚61。接触部63进一步包括穿过第一端子20的开口25的较窄部分635及被夹持于第一端子的较宽部分634。第二端子60的较窄部分635与较宽部分634系呈等腰梯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无线导游导览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聚异丁烯作为润滑油基础油及其润滑油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