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620.8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7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旻翰;徐国峻;丁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27/02;H01R13/648;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传输两种信号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6,764,339号揭示了一种可传输两种信号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遮蔽壳体内并包括一呈纵长形舌板状的第一对接部及靠近该第一对接部一端并呈柱状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下表面设有若干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对接部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别用以传输不同的信号。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均收容于所述遮蔽壳体内且该两对接部的间存有一定的间隙,以便分别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然而,由于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同时位于所述遮蔽壳体内,而且两者的间未设有防相互干扰的结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另外,该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在两连接器对接完成后将同时工作并传输两种不同的信号,由此使得该电连接器无法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如:当仅需要第一对接部对接以传输其中一种信号,而无须第二对接部对接时,上述电连接器及对接电连接器则无法满足此应用需求。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定传输两种信号的线缆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壳体设有上盖体、下盖体及由上、下盖体构成之容纳空间,所述电连接器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包括纵长形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所述线缆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电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纵长形第一本体、安装于第一本体上之遮蔽壳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内之第一端子,所述遮蔽壳体上设有位于第一对接部両端之开槽,所述第二对接部设于所述遮蔽壳体之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线缆连接器将第二对接部设于遮蔽壳体的外侧,由此可有效降低第二对接部对第一对接部产生的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未组装上盖体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与一种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与另一种对接电连接器对接前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传输两种信号的线缆连接器200,其包括壳体40、收容于壳体40内的电连接器50及与所述电连接器50连接并自所述壳体的后端延伸出的线缆60。所述线缆连接器200可沿对接方向与一对接电连接器100、100’对接。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壳体40包括上盖体41及下盖体42。所述下盖体42设有底壁44及沿该底壁44的边缘向上延伸的周壁45,所述底壁44、周壁45与所述上盖体41形成一收容电连接器50的容纳空间43,其中,所述底壁44设有一对向上凸伸入所述容纳空间43内的定位住46,所述周壁45包括位于底壁44两侧的侧壁47及连接该两侧壁47的后壁48。所述侧壁47设有一自后向前延伸的弹性按压臂49,该按压臂49可供操作人员按压并向所述容纳空间43内作弹性位移。所述后壁48设有卡扣线缆60的卡扣部481,以定位并固持线缆60与壳体40。所述底壁44设有一前边缘,该前边缘与所述侧壁47前端形成所述容纳空间43的开口441。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50收容于所述壳体40的容纳空间43内并沿对接方向凸伸出所述开口441,该电连接器50包括纵长形的第一对接部51及独立设置于第一对接部51纵向一端的第二对接部52,分别用以与一对接电连接器100对接并传输两种不同的信号。
所述第一对接部51包括第一本体510、包覆于第一本体510上的上、下遮蔽壳体511、513及收容于第一本体51内的若干第一端子512。
所述第一本体510呈纵向延伸并设有凸伸出所述开口441的舌板514及设于舌板514纵向两端的翼部515,其中,所述舌板514上设有若干纵向排列的收容槽516用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512。所述翼部515设有承接遮蔽壳体511的上表面及位于第一本体510两侧的侧表面,所述上表面凹设有狭长形卡槽517,用以与对接电连接器100卡合,所述翼部515的侧面凹设有容纳槽5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控插座
- 下一篇:一种镍氢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