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铣刀及采用该铣刀的铣削成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300832.4 | 申请日: | 200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徐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C5/02 | 分类号: | B23C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铣刀 采用 铣削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铣刀及采用该铣刀进行铣削加工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时,为使工件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通常需经过粗铣、半精铣和精铣三个加工阶段。其中,粗铣阶段通常采用较大的切削量和较慢的进给速度以去除大部分的加工余量。半精铣及精铣是指对经粗铣加工获得的粗糙表面进行精加工或后加工,其一般采用较小的进给量和较大的进给速度,以达到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的目的。然而,上述铣削加工方法需经多道工序并分别采用不同的铣刀进行加工,在完成一道工序之后,需要换刀并重新进行对刀以确定加工原点,如此将耗费较多工时,造成加工效率较低还需占用较多的人力以及机械设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经一次加工即可完成半精铣、精铣加工或者粗铣、精铣加工并可使工件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的铣刀以及利用该铣刀进行加工的铣削成型方法。
一种铣刀,其包括刀体及形成于刀体的第一切削部及第二切削部,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在刀体的旋转方向上交替设置,且第一切削部的切削半径大于第二切削部的切削半径。
一种铣削成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上述铣刀;旋转该铣刀并沿预设的加工路径进刀,使该第一切削部和第二切削部与工件相啮合,其中第一切削部对第二切削部切削先行切削的区域再次进行切削。
上述铣刀的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交替设置并具有不同的切削半径,在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第二切削部可先进行半精铣加工或粗铣加工,第一切削部设于该先行进行加工的第二切削部之后,第一切削部的切削刃可在一个比较深的深度上与工件表面相啮合,从而可在第二切削部加工过的区域再次进行切削,以实现精铣加工并使工件获得改进的表面质量。利用本发明的铣刀及铣削成型方法,仅通过一道工序即可获得具有较高表面质量的加工表面,还可提高加工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及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铣刀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铣刀的前端面视图。
图3是利用图1所示的铣刀进行铣削成型时与工件相啮合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铣刀以及采用该铣刀的铣削成型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铣刀100包括刀体11、切削部12以及刀柄13。
刀体11大致为圆柱体,其具有中心轴线a。铣刀100进行铣削加工时以刀体11的中心轴线a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刀体11包括前端112及后端114,切削部12形成于前端112,刀柄13形成于后端114。
刀柄13可以为直柄形式,也可以为锥柄形式,其用于加工时方便将铣刀100装夹至控制装置上,比如数控机床主轴上,以保持加工时铣刀100的稳定性。
切削部12包括三个第一切削部121、122、123及三个第二切削部124、125、126。第一切削部121、122、123的切削半径比第二切削部124、125、126的切削半径大。例如:在图2中,第一切削部121的切削半径为R1,第二切削部126的切削半径为R2,R1稍大于R2。其中,第二切削部124、125、126用于进行半精铣加工或粗铣加工,第一切削部121、122、123用于进行精铣加工。
在铣刀100的端面视图上,三个第一切削部121、122、123与三个第二切削部124、125、126在刀体11的端面周向上交替设置,即一个第一切削部与一个第二切削部相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铣刀100的旋转方向上,即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第一切削部121、122、123与第二切削部124、125、126沿周向等隔设置,即从铣刀100的端面看,相邻的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的夹角大约为60度。
作为较佳的一种方案,第一切削部121、122、123与第二切削部124、125、126的切削半径的差值应大于铣刀100进行铣削加工时每刃吃刀量的2倍。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削部121、122、123的切削半径取值范围为3.981毫米至3.985毫米,第二切削部124、125、126的切削半径取值范围为3.932毫米至3.937毫米。本实施例的铣刀100的切削半径较小,其可对尺寸较小的零部件,比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等进行铣削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0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机床方套丝杆的结构
- 下一篇:压力机封闭高度调节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