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0657.9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6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6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在电子设备上具有高频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等手持设备,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尤其是伴随着 卫星导航功能逐步应用于手机上后,手机对传输频率之要求亦越来越高。
业界人士均知,对于翻盖手机而言,在转轴位置一般都安装有一个微型同轴电连接器, 用以传输讯号,该电连接器一般包括长形结构之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之复数导电端 子,以及置于绝缘本体外围之金属壳体,其中,导电端子一端连有复数线缆,而另一端与对 接电连接器相连,从而安装于电路板上,然而,该种电连接器由于自身结构之特点,其仅能 用于传输频率较低之讯号,而不能传输高频讯号,而伴随着消费者对于手机功能之进一步要 求,传输高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事实上,手机内部还安装有一种检测用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内 部之一对开关端子,以及置于绝缘本体外部并将绝缘本体完全包覆之金属壳体。虽然,该种 电连接器可以适应高频环境,但是,其只能在高频检测中适用,而当检测完成后,其不再具 有任何功能。
因此,设计出一种既能传输高频讯号又满足手机发展趋势之电连接器成为业界研究之方 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兼具高频及传输信号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第一本体、置于第一本体内部 的若干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覆于第一本体外周的壳体,以及与信号端子电性接触并延伸出 第一本体外部的线缆,其中,线缆至少包括本体区、线芯,以及遮蔽层,线芯用于与信号端 子接触,进一步,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与线缆的遮蔽层、接地端子,以及壳体接触的金属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发明电连接器,进一步包 括与接地端子、线缆,以及壳体相连之金属件,因此,本发明电连接器接地效果良好,且整 体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侧示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线缆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立体组合图,其中,壳体尚未示出 。
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其中,壳体一并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0至图1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彼此对接的第一电连接器和A第二电 连接器B。
第一电连接器A包括第一本体30、一体成型于第一本体30内的第一端子70、覆盖并包围 于第一本体30外周的壳体10、与第一端子70接触的若干线缆50,以及与第一端子70、壳体 10,以及线缆50均保持接触的金属件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0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校准和差通道扩频码相位一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板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