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及其制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3246.5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4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峰;徐敏;丁利斌;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8 | 分类号: | C08B37/08;C08J3/24;C08J9/26;B01J20/2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糖 金属 离子 配合 蛋白质 印迹 聚合物 及其 制法 | ||
1.一种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采用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与金属铜 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功能单体,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印迹模板蛋白质分子,制备得到具有蛋白 质选择性吸附和分离功能的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其中壳聚糖与金 属铜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具体制备过程为:
(1)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的制备:
称取1.5g~3g壳聚糖,加入到50mL~100mL质量百分比为2%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壳聚糖 充分溶解后,超声除去气泡,制备3mg/mL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0.1~0.2g CuSO4·5H2O,搅拌反应12~24小时,使混合物颜色变成澄清的蓝色溶液;
(2)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的制备:
向步骤(1)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模板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搅拌12~24小时后,使 其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再将混合物以2~4mL/min的滴加速度逐滴加入到1L~2L氢氧 化钠溶液中,得到白色球形颗粒;待白色球形颗粒沉淀到底部后,分离出白色球形颗粒并用 去离子水反复冲洗4~6次,直到溶液pH值至7,得到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
(3)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的交联:
将步骤(2)中所得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转移到50mL~100mL的蒸馏水中,并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10,然后加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在室温下反应20~ 24小时后,分离出交联后的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再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4~6次,得到交联 后的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
(4)模板蛋白质的洗脱:
将步骤(3)中交联后的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进行洗脱模板蛋白质 BSA,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80nm波长处检测洗脱液中的模板蛋白质浓度,直至洗脱 溶液中蛋白质吸光值为0,即得到上述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是壳聚糖先通过其分子链上带有的羟基或氨基官能团与金属铜离子形成配合物,再将 模板蛋白质BSA分子进行包埋印迹,进而采用洗脱液除去该印迹聚合物内的模板蛋白质分子, 使其内部留下与模板蛋白质分子能够相互识别的位点和空穴结构,从而制备具有蛋白质选择 性吸附和分离功能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其具体制备过程为:
(1)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的制备:
称取1.5g~3g壳聚糖,加入到50mL~100mL质量百分比为2%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壳聚糖 充分溶解后,超声除去气泡,制备3mg/mL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0.1~0.2g CuSO4·5H2O,搅拌反应12~24小时,使混合物颜色变成澄清的蓝色溶液;
(2)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的制备:
向步骤(1)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模板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搅拌12~24小时后,使 其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再将混合物以2~4mL/min的滴加速度逐滴加入到1L~2L氢氧 化钠溶液中,得到白色球形颗粒;待白色球形颗粒沉淀到底部后,分离出白色球形颗粒并用 去离子水反复冲洗4~6次,直到溶液pH值至7,得到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
(3)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的交联:
将步骤(2)中所得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转移到50mL~100mL的蒸馏水中,并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10,然后加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在室温下反应20~ 24小时后,分离出交联后的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再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4~6次,得到交联 后的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
(4)模板蛋白质的洗脱:
将步骤(3)中交联后的印迹聚合物球形颗粒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进行洗脱模板蛋白质 BSA,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80nm波长处检测洗脱液中的模板蛋白质浓度,直至洗脱 溶液中蛋白质吸光值为0,即得到上述壳聚糖与金属铜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324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