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系列异形分级拟薄水铝石的水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2753.7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4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蔡卫权;张光旭;陈双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系列 异形 分级 拟薄水铝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制备系列异形分级拟薄水铝石的 水热方法。
背景技术
拟薄水铝石是一类结晶不完善的薄水铝石,作为在催化和吸附等领域广为应用的 γ-Al2O3的前驱物,它在400℃~700℃之间焙烧制备γ-Al2O3的过程中形貌往往不发生变 化,也就是说,γ-Al2O3的形貌往往取决于其前驱体的形貌。已成功制备的异形拟薄水铝 石/γ-Al2O3包括纳米管、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纤维、纳米棒、胡须状、花状、甜瓜状和 纳米薄片组成的微球等[Zhang,L.;Zhu,Y.J.J.Phys.Chem.C 2008,112,16764.]。拟薄水铝 石的物化性质与使用性能不仅与其结晶程度密切相关,也与其形貌密切相关。例如,Gao 等人[Gao,P.;Xie,Y.;Chen,Y.;Ye,L.N.;Guo,Q.X.J.Cryst.Growth 2005,285,555]研究发 现,拟薄水铝石的形貌可能对其光学性质产生影响。他们在180℃下水热处理铝箔片-丁 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水的体系72h,制备了平均宽度为10nm的单晶拟薄水铝石纳米带, 其光致荧光谱发生了0.72eV的蓝移。
因此,拟薄水铝石形貌的可控制备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在铝酸钠、醇铝、氢氧化铝和无机铝盐等制备拟薄水铝石的原料以及醇铝水解法、酸 沉淀法、碱沉淀法与水热法等制备拟薄水铝石的液相法中,基于廉价无机铝盐的水热法因 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形貌多样的拟薄水铝石和γ-Al2O3的制备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关 注。例如,CN101367535报道了一种无模板制备γ-Al2O3空心微球抛光材料的水热方法, 在硫酸铝、硫酸铝铵和硫酸铝钾等铝盐的水溶液中加入尿素,控制尿素和Al3+的摩尔比为 2~2.5∶1,经160~180℃下水热反应1~3h后冷却、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可以制备拟 薄水铝石空心微球。CN101357771随后公开了一种高比表面积拟薄水铝石微球的水热制备 方法,它是将少量酒石酸钠与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硫酸铝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混合, 形成Al3+和酒石酸钠添加剂浓度分别为0.005~0.3mol/L和0.0005~0.025mol/L的溶液,控 制尿素和Al3+的摩尔比为1.5~2.5∶1.0,经150~200℃下水热反应1~5h后冷却、分离、洗 涤、真空干燥,制得比表面积为167.2~371.8m2/g的拟薄水铝石(核壳)空心微球。Chen 等人[Chen,X.Y.;Huh,H.S.;Lee,S.W.Nanotechnology,2007,18,285608]则报道了一种拟 薄水铝石纳米薄片和纳米线的水热制备方法,先向70mL蒸馏水中加入13mmol硝酸铝, 然后分别加入16mmol和30mmol尿素,调节溶液的pH分别约5和10,在140~200℃ 下水热处理12h后,分别得到拟薄水铝石纳米线和纳米薄片。最近,Zhang等人[Zhang, L.;Zhu,Y.J.J.Phys.Chem.C,2008,112,16764.]报道了一种由纳米薄片组装而成的拟薄水 铝石微球的微波辅助溶剂热合成方法,先将1mmol AlCl3·6H2O、0.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 化胺和1.2g NaOH溶解在20mL去离子水和10mL甲醇的混合溶液中,随后向其中加入 2.75mL醋酸乙酯并搅拌10min,产物经微波加热至160℃并恒温30min后,经冷却、 分离、洗涤和真空干燥后得到拟薄水铝石微球。
上述方法虽然能够制备包括(核壳)空心微球、实心微球、纳米薄片和纳米线在内的 各种异形拟薄水铝石,但存在着同种制备方法中产物形貌比较单一,或制备路线比较复杂 等缺点,尤其是以硝酸铝和氯化铝等不含硫酸根的无机铝盐为铝源时,无法直接通过水热 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空心微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硝酸铝和氯化铝为铝源,尿素为沉淀剂, 通过添加一定量硫酸盐,可以在较温和的水热反应条件下,实现包括空心微球在内的系列 异形拟薄水铝石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2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