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土壤砷的化学固定材料及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72496.7 申请日: 2009-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1695711A 公开(公告)日: 2010-04-21
发明(设计)人: 涂书新;张敏;廖晓勇;阎秀兰;马琳;曹环;黄永柄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B09C1/08 分类号: B09C1/08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07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适用于 土壤 化学 固定 材料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具体涉及一种土壤砷污染修复化学材料的制备及用途。本发明的材料能够对砷污染土壤,包括砷污染的农田土壤及砷污染的沉积物等固体污染物进行砷的固定,降低砷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农作物对砷的吸收积累,保障农产品安全。

技术背景

我国18亿亩耕地中,有3亿亩受到重金属污染。由于砷污染地下水的开采、含砷农药的使用,污水灌溉、矿山开发及金属冶炼导致我国大量耕地土壤出现严重的砷污染。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00万人遭受砷污染危害,环境砷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生活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0年后,我国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开始得到重视。经检索,中国发明专利中现有关于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并不多见,共检索到生物(植物)修复类8项,物理修复类1项,尚未发现化学修复类:

专利号20051010064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土壤或水体砷污染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能超富集砷的蕨类植物斜羽凤尾蕨(Pteris oshimensis)、金钗凤尾蕨(P.fauriei)、紫轴凤尾蕨(P.aspericaulis)和齿翅井栏边草(P.multifida,F.serrulataMiau),种植于待治理的土壤或水体中,活化并吸收污染土壤或水体中的砷,连续定期收割地上部,即可进行连续提取,直至土壤或水体砷含量达环境安全标准。本发明方法具有成本低、修复效率高、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应用本发明方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修复进程不会破坏土壤或水体生态系统,并有助于改善土壤或水体因重金属污染而引起的土壤或水体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土壤或水体生物多样性

专利号200510134467: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是以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为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地(包括湿地)的技术。该方法包括由育苗、种植密度和刈割组合的成套技术,可以提高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地的修复效率,使其从土地中带走更多砷,从而达到快速清除砷污染的目的。蜈蚣草在田间进行孢子原位育苗的最佳方式为沟穴式;最佳种植密度为20cm×20cm;当蜈蚣草生长高度达到50~100cm时进行刈割,整个生育期间刈割2~3次,每次刈割留茬5~10cm。本发明使蜈蚣草更好地发挥对砷的特殊吸收、富集功能,修复砷污染土地具有投资少和维护成本低、工程量小,管理技术要求不高等特点。本发明方法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利号200710066021: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含高砷金矿选冶成本的植物提砷预处理方法,是一种以植物提取为手段,去除和降低金矿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大叶井口边草或蜈蚣草通过分苗方式直接移栽或通过孢子繁育手段长成幼苗后移栽到含砷的金矿基质中,通过大叶井口边草或蜈蚣草的根系大量吸收基质中的砷并输送到地上部分的枝叶中;当生长到40-60cm高度时,进行首次收割,留茬3-5cm,继续生长、收割,则可从含砷金矿石中带走大量砷,当含砷金矿石中砷含量降至120mg/kg以下时,达到脱除金矿基质中砷的目的。该方法具有砷的吸收富集量高、生物富集系数大和砷迁移总量高的优点,还可防治水土流失,美化景观环境。可用于含砷高的难浸提金矿的预处理。

专利号200710034903:一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蜈蚣草富砷特异功能菌联合修复法,它是从砷污染区土壤中筛选得到能在1000mg As/L的培养基生长的蜈蚣草富砷特异功能菌,再将其接种到蜈蚣草的根系,通过特异功能菌与蜈蚣草根际的相互作用,促进蜈蚣草的根系生长发育,进而增大蜈蚣草根系与污染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其对砷的吸收量,缩短修复时间,提高修复效率。本发明为一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蜈蚣草富砷特异功能菌联合修复法,该方法将植物修复与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机结合,使蜈蚣草与耐砷毒特异功能菌形成植物-微生物共生体,提高蜈蚣草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与修复效率。

专利号200710052064: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对无机三价砷有氧化作用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SY8及其在净化砷污染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特征是从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无机三价砷有氧化作用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SY8。该菌株可以将砷污染环境中的无机三价砷氧化为无机五价砷,极大地降低了环境中砷的毒性并增强了砷的可吸附去除性。本发明菌株被命名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SY8(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是一种新发现的砷氧化细菌,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7048。初步研究表明,本发明的菌株在治理环境砷污染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2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