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三防汽车针刺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72391.1 | 申请日: | 2009-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于虎;李广学;刘银;李家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6M10/00 | 分类号: | D06M10/00;D06M15/256;D06L1/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23207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型三防 汽车 针刺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功能材料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三防汽车针刺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环保型汽车针刺内饰材料具有拒水、拒油、拒污-“三防”功能,使油性油污和水性污迹不能轻易地附着到纤维表面,同时使污迹可轻易擦去,从而使汽车内长时间保持清爽,产品性能满足汽车内装饰的要求,用于中高档轿车。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内装饰材料也经历了三次变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广泛使用的是乙烯基(PVC)聚合物。后来,除了传统的机织物以外,薄膜切条技术将聚乙烯切条纤维与尼龙一起喂入顶端敞开的单面圆纬机编织,而后将织物进行热定型,代替聚乙烯用在福特跑车的座椅上,有较好的拉伸性及外观。后来法国人多年来利用高收缩率的聚氯乙烯长丝,采用棉毛结构,生产一种起绒汽车用布,受到极大的欢迎。但随着非织布技术的发展,针刺类汽车内饰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阻燃性、隔音性和轻量化等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随着汽车内使用纺织品量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内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化、洁净环保、安全舒适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最早进行汽车内饰纺织品纤维回收。日本丰田公司最早对汽车内纺织品进行阻燃性整理。相继各大生产厂家竞相开发环保性、功能性的车用纺织品新技术。目前国外各大汽车商如日本丰田、美国福特、德国大众等公司相继都对自己的汽车内饰材料进行过阻燃、抗静电以及抗紫外的整理报道。
进年来,为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适应轿车国产化的要求及汽车内饰纺织化得发展趋势,我国纺织业的许多企业都进行了这类产品的开发研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未尽人意。
国内对纺织品的整理技术主要着眼在服饰用纺织品方面,大部分引进国外的技术手段和产品。特别是在纺织品拒水拒油、防污整理方面,国内对含氟化合物的研究始于60年代中期,曾合成过甲基丙烯酸酯含氟乳液,但因质量和价格等因素未很好应用于生产。有机氟树脂用于锦纶、涤纶、涤棉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国外报导较多,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不多。并且应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三防”整理未见报道。
拒水、拒油、防污整理是在织物上施加一种整理剂,改变织物的表面性能,使之不易被水和常见油污所润湿。但国内外基本是将这类整理剂应用在服用涤纶面料上,直接应用在针刺汽车内饰材料上报道不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三防汽车针刺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使用方便,以普通的汽车内饰坯毯为原料,经过有机溶剂清洗,低温等离子体仪处理,表面含氟有机整理剂处理,制备了环保型三防汽车针刺内饰材料,该汽车针刺内饰材料具有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功能的洁净环保的车用纺织品。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环保型三防汽车针刺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功能化的洁净环保的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普通的汽车内饰坯毯为原料,经过有机溶剂清洗,低温等离子体仪处理,表面含氟有机整理剂处理,制备了环保型三防汽车针刺内饰材料,其具体步骤为:
(1)坯毯清洗:将汽车内饰坯毯放在溶剂中净洗10~50min,去除表面的有机物、灰尘等杂质,用去离子水冲洗后,然后进行预烘干,温度为30~45℃,时间为1~3min;接着在温度为45~100℃的烘箱中烘干待用,时间为15~30min。所述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异丁醇、正丁醇、丙醇、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二至七种的任意组合,所用溶剂与汽车内饰坯毯的质量比为1∶5~15;
(2)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将步骤(1)中清洗后的汽车内饰坯毯放置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仪中进行放电处理,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活化处理,有利于提高步骤(3)中含氟有机整理剂与材料的反应性,使汽车内饰材料“三防”效果及耐久性能更好。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仪的压力为30~150Pa,放电功率为40~150W,处理时间为30~10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2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