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表面激光淬火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2370.X | 申请日: | 200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华;莫衡阳;连俊君;冯书云;吴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工激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09 | 分类号: | C21D1/09;C21D1/68;C21D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覆盖 模具 表面 激光 淬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覆盖件模具热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表面激光淬火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模具是汽车生产的关键性设备,多数比较大,其表面热处理强化多采用表面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的方法有火焰淬火、感应淬火和激光淬火。
火焰淬火按其使用的气体不同可分为乙炔火焰淬火和丙烷火焰淬火。采用丙烷火焰淬火可以跟水,用以减少模具变形和提高模具的硬度。
感应淬火采用10~50kHz的超音频加热电源。它具有加热层深的优点,一般与表面硬度相同的淬硬层深度在2mm左右,缺点是变形大、易开裂。
激光淬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表面淬火技术。它具有淬硬层薄、硬度高、韧性好和位置确定等特点。其最大优点是淬火后模具变形小,可以重复几次淬火,缺点是激光能量利用率低、淬硬层深度较浅,约为0.5mm,界面处正好是激光回火软化带,极易萌生疲劳裂纹,淬火质量难以保证。中国专利CN101109032公开的一种名称为“一种汽车模具激光淬火硬化处理的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是汽车模具表面激光淬火的典型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背景技术中激光淬火工艺的淬火质量,提出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表面激光淬火工艺,使其能提高工件表面淬硬层深度和硬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表面激光淬火工艺,该工艺首先在模具表面涂覆一层涂层;然后利用CO2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扫描涂有涂层的模具表面;最后清除模具表面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涂料采用60~70%重量Al2O3颗粒、10~22%重量ZrO2颗粒和12~20%重量SiO2颗粒,用涂料重量的20~50%水分散均匀后,涂覆在模具表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涂层的的厚度可以为0.01~0.1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涂层涂料的粒径最好不大于1μ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CO2激光器的功率可以为600~5000W。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激光扫描速度最好为4~30MM/S。
本发明所述的激光淬火工艺是在急热急冷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具有足够功率密度的激光束的照射,快速加热工件表面使其达到相变温度以上,工件材料内部则保持冷却状态,在停止加热后,由于热传导使工件表面急速冷却,从而达到淬火目的,获得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组织性能,如晶粒细化、高位错密度等,从而较之传统热处理方法具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模具寿命提高一倍以上。
尤其是本发明采用特殊的涂层,涂层涂料的粒径与CO2激光器的激光波长相匹配,提高了激光能量利用率和工件表面淬硬层深度,激光利用率比传统吸光剂高30%,激光淬火层表面硬度均匀(±HRC2),淬火层达0.8-1.8mm。从而大幅提高工件表面机械性能,使激光硬化层硬度提高,耐磨性得到提升,尤其是疲劳抗力具有极大的提高。因工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次表面(距表面约0.5mm)处应力最大,而传统涂料的激光淬火层深约为0.5mm,界面处正好是激光回火软化带,极易萌生疲劳裂纹。
经申请人多次试验发现,用本发明所述的激光淬火工艺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磨、车削刀纹有明显的减轻或消失。
另外,由于本发明采用涂层选用熔点较高的Al2O3和ZrO2,经激光扫描后与基材无粘结现象,激光淬火后,容易去除,且淬火层表面呈光亮状态。该涂层涂料刷涂、喷涂工艺性极佳,涂层均匀,对工件表面状态无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激光淬火工艺可替代传统高频/中频淬火、火焰表面淬火等工艺,获得毫米级深的淬硬层,淬硬层硬度高且均匀、工艺重复性好,工件保持高的压应力状态,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和重型机械装备等领域,显着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适合于多种材料制备模具的激光表面淬火,如45#、40Cr、空冷钢、Cr12系列模具、SKD11、灰铁、球铁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两种涂料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淬火层深曲线对比图。
图2两种涂层激光淬硬层硬度分布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采用45#中碳钢为基材,进行激光淬火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工激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工激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23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