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由挠性材料形成的可移除上部的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66390.6 | 申请日: | 2006-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戴维·诺科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33/25 | 分类号: | B65D33/25;B65D75/5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新华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材料 形成 上部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容器。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容器,其中容器包括便于使用容器的内部的可移除部分。
背景技术
使用保藏袋来盛装和保护物品(包括保存易腐烂物品例如食物)为本领域所熟知。此类保藏袋包括由相对的薄膜材料片形成的袋。所述材料片沿周边边缘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半封闭的容器。所述容器具有三个密封或折叠的边缘和一个开口边缘。开口边缘典型地具有封闭件,例如整体成形的可重新闭合或可重复使用的密封件,如可由整体成形的互锁密封件提供。此类保藏袋可容易地打开和重新密封,并且可由低成本材料形成,使此类袋的可处置性切合实际。
至于刚性或半刚性容器,众所周知此类容器在提供用于存储很多种内容物的部件方面也已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商业成功。此类容器典型地具有保持打开状态以用于填装和/或移除内容物的开口,并且此开口可通过可移除顶部而可重新密封地闭合。此类容器也常常具有平坦的底部和顶部以提供可堆叠性。然而,此类容器典型地比袋使用更多的材料,使得其可处置性受到限制。同时,此类容器的使用寿命可受到损伤、脏污、或使用中天然存在的劣化的限制。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结合了挠性袋和刚性或半刚性存储容器这两者的优点的容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某种结构的容器。所述结构包括侧壁部分和底壁部分。包括材料片的上部整体连接到该结构上。该上部限定容器的可闭合开口。易断部分被限定在上部和该结构之间,从而形成用于将材料片的至少一部分与该结构分离的预限定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某种结构的容器。所述结构包括侧壁部分和底壁部分。包括材料片的上部整体连接到该结构上。该上部限定容器的可闭合开口。易断部分沿上部定位。所述易断部分从开口朝该结构延伸,并且形成用于分离材料片的相邻部分的预限定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某种结构的容器。所述结构包括侧壁部分和底壁部分。该侧壁部分包括远离底壁部分的边缘。包括限定相对片的材料片的上部整体连接到该结构上,该上部限定容器的可闭合开口。易断部分被限定在上部和该结构之间,从而形成用于将材料片的至少一部分与该结构分离的预限定部分。
附图说明
虽然本说明书通过特别指出并清楚地要求保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作出结论,但应该相信由下列说明并结合附图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指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为容器的透视图,其图示说明处于立起构型的本发明;
图2为容器的侧正视图,其图示说明处于收缩构型的本发明;
图3为容器的透视图,其图示说明处于部分立起构型的本发明;
图4为图3的容器的顶部平面图,不包括侧片;
图4A为容器一端的底部透视图,包括容器的第一对端片;
图4B为容器一端的底部透视图,包括容器的第二对端片;
图5为类似于图1的透视图,不包括侧片;
图6为沿图4中的线6-6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7为沿图4中的线7-7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8为沿图4中的线8-8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9为图1的容器的顶部平面图;
图10为图1的容器的透视图,其中侧片向下折叠;
图11为沿分离线分离侧片的步骤的透视图。所述分离线沿侧片的边缘延伸;
图12为沿分离线分离侧片的另一个步骤的透视图。所述分离线沿侧片和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处延伸;
图13为侧片分离之后的容器的支承部分的透视图;以及
图14为图1的容器的透视图,其中侧片以密封构型接合在一起;
图15为容器的透视图,图示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图16和图17为图15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示说明折叠侧片并使用互锁结构将侧片固定在折叠位置的步骤;
图18和图19为图15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示说明折叠侧片并使用口袋结构将侧片固定在折叠位置的步骤;以及
图20为容器的透视图,图示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6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