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66388.9 | 申请日: | 200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6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三浦孝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香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第一通信装置及多个第二通信装置且利用分割通信时间带后的多个时隙(time slot)在第一通信装置与多个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号传送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及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多个无线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通过时分双工(TDD)及时分多址(TDMA)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各无线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按照无线终端而不同。由此,与给各无线终端分配不同的时隙无关,由于距离不同而发生的传输延迟,存在无线基站会同时接收来自各无线终端的猝发信号(burst signal)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猝发信号的同时接收(冲突),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中,无线基站向各无线终端发送用于防止冲突的控制信号。各无线终端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强制性调整猝发信号的发送时刻。这种控制被称为“定时调整控制(time alignment contro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93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77087号公报
但是,若无线终端相对无线基站从附近向远处移动,则即使进行上述的定时调整控制,也存在由无线基站接收的猝发信号的时间位置(接收窗口)偏离出时隙的后方的情况。
由此,在存在无线基站中的接收时刻极度延迟的猝发信号的情况下,发生信号冲突,难以进行正常的解调。即,通信质量劣化。
特别是,PHS(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于以微小区中的基站配置设计(小区规划)为前提,故随着微小区化在无线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变化增大时容易发生上述的信号冲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通信装置中接收到的信号的通信质量的劣化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侧面其宗旨在于一种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0),该通信系统具有第一通信装置(无线基站1)及多个第二通信装置(无线终端2A~2D),并利用分割了通信时间带后的多个时隙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号传送,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备:信号接收部(信号接收处理部152),其接收由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装置利用所述时隙发送的信号;延迟时间测量部(延迟时间测量部154),其测量由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延迟时间;和延迟通知发送部(延迟通知发送处理部162),其在由所述延迟时间测量部测量出的所述延迟时间超过容许时间的情况下,将表示所述信号延迟的延迟通知发送到作为所述延迟时间超过所述容许时间的信号的发送源的第二通信装置、及作为利用所述延迟时间超过所述容许时间的信号的传送中所利用的时隙的下一时隙来传送的信号的发送源的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其中所述容许时间是所述信号的时间位置在所述时隙的时间带内的最大延迟时间;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延迟通知接收部(延迟通知接收处理部252),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延迟通知;和传送速度增加部(传送速度增加部256),其在由所述延迟通知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延迟通知的情况下,使利用所述时隙发送的所述信号的传送速度增加。
在这种通信系统中,在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信号的延迟时间超过该信号的时间位置在时隙的时间带内的最大延迟时间、即容许时间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鉴于信号的通信质量劣化的可能性高,向该信号的发送源的第二通信装置、及作为利用该信号的传送中所利用的时隙的下一时隙来传送的信号的发送源的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延迟通知。另一方面,在第二通信装置接收了延迟通知的情况下,使利用时隙发送的信号的传送速度增加。通过信号的传送速度增加,从而缩短信号的传送时间。结果,能防止信号冲突,进而能防止通信质量的劣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6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