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锌溴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电极及其制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65439.6 | 申请日: | 200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0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赖勤志;张华民;刘宗浩;张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9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原液 流电 正极 电极 及其 制备 | ||
1.锌溴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塑复合材料板,及在碳塑复合材料板的一侧表面附着的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层;
催化层由粘接剂氯化聚丙烯或氯化聚乙烯、催化剂活性碳或碳载金属、导电剂导电石墨或碳黑构成,它们间的重量比为:粘接剂∶催化剂∶导电剂=1-5∶1-15∶1-5;催化剂在碳塑复合材料板上的载量在0.5mg/cm2-10mg/cm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电极,其特征在于:在碳塑复合材料板和催化层间粘附有碳纸、碳布或碳毡。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催化层浆料配置:按重量份数计,将氯化聚丙烯或氯化聚乙烯1-5份、碳粉或碳载金属1-15份、导电石墨1-5份、造孔剂1-5份混合,采用有机溶剂溶解或高温搅拌熔融后,得催化层浆料备用;
2)采用喷涂、刮涂、丝网印刷或离子溅射的方法将催化剂浆料均匀地涂覆在碳塑复合材料板的一侧表面,制备催化层;
3)对涂覆有催化剂层的碳塑复合材料板进行真空高温烘干处理,烘干温度在90-200℃之间,时间为60s-600s,真空度为-0.01-0MPa,保压降温至室温,保证结合力,得电极产品。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正极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碳塑复合材料板上粘附碳纸、碳布或碳毡,而后在碳纸、碳布或碳毡上按权利要求3所述进行催化层的制备;
1)粘接剂浆料配置:按重量份数计,采用氯化聚丙烯或氯化聚乙烯1-2份、碳粉2-10份、导电石墨2-5份,采用有机溶剂溶解或高温搅拌熔融备用;
2)采用喷涂、刮涂、丝网印刷或离子溅射的方法将粘接剂浆料均匀涂覆在碳塑复合材料板的一侧表面,制备粘接层;
3)将碳纸、碳布或碳毡通过热压粘接于碳塑复合材料板上带有粘接层的一侧,制成一体化电极,而后在其上进行催化层的制备;热压温度在80℃-200℃之间,热压压力在50kg·cm-2-100kg·cm-2,热压时间为10s-180s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正极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为加热易分解的物质碳酸氢铵或碳酸铵。
6.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正极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层浆料或粘接剂浆料采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溶解或在100-200℃下加热搅拌熔融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4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接口的可复用多路可编程脉宽调制器
- 下一篇:微型电网系统拓扑优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