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电机结构及其定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5435.8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1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蔡尚育;陈永浩;杨铭;刘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大吉亿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6/04 | 分类号: | H02K16/04;H02K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2016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电机 结构 及其 定子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曳引电机的定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可应用于电梯装置中,例如上海永大吉亿电机有限公司(http://www.giem.com.cn)所制作的永磁电机(PM motor)以及上海永大电梯设备公司(http://www.yungtay.com.cn)所制作的电梯产品。
传统式电机定子绕线方式可分为二种:分布绕组(distributedwinding)与集中绕组(concentrated winding)。分布绕组是以手工先将线材预先于线模上绕成线圈,再将绕好的线圈自线模取下装入电机定子的定子槽中。集中绕组是通过自动绕线机将线材直接自动绕入电机定子的定子槽内。台湾专利公告号第146145号、第525870号,及专利公开号第200906029号是揭露集中绕组的技术。
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定子结构图。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定子1包括排列呈环状的齿部10及缠绕于各齿部10内的线圈12,定子1的厚度为T。
过去,为了制造大功率电机以输出较大的功率,因此定子1厚度T需设计较厚,用以提高线圈12的占积率。当定子1厚度T过大时,受限于自动绕线机的规格和绕线方式的限制,大功率电机线材缠绕方式便无法使用集中绕组,而需要采用分布绕组。分布绕组是以手工绕线,作业效率很低。
因此,如何将集中绕组运用于大功率电机中的定子绕线,为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梯的电机结构,包括:一定子组件及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一第一定子、一第二定子及一连接件。第一定子具有第一齿部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一齿部排列成环状。第二定子具有第二齿部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二齿部排列成环状,且各第一齿部与各第二齿部并列。连接件固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此外,转子组件环绕设置于定子组件外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的定子结构,包括:一第一定子、一第二定子及一连接件。第一定子具有第一齿部及一第一连接部,第一齿部排列成环状。第二定子具有第二齿部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二齿部排列成环状,且各第一齿部与各第二齿部并列。连接件固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
配合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叙述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特征、及优点将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定子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曳引机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定子组件的结构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定子的结构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5A及5B为本发明转子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与剖面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二单元的轮框的结构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二单元的第一板件结构图;
图6C为本发明第二单元的磁钢结构图;
图6D为本发明第二单元的第二板件结构图;以及
图7A-7D为本发明转子组件的第二单元的各组件组装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定子 10齿部
12线圈 2曳引机
2a曳引电机 2b曳引轮
20定子组件 21第一定子
210第一齿部 211第一连接部
212第一穿孔 22第二定子
222第二穿孔 23连接件
230孔洞 30转子组件
31第一单元 310轴孔
311螺栓 32第二单元
320轮框 3201凸部
3202卡合孔 3203啮合孔
321第一板件 3210夹持部
3211固定部 322磁钢
323第二板件 3230开口
3231卡合部 40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电梯的曳引机,更详细地说,本发明为关于电梯曳引机的曳引电机结构,且主要是针对外转子的曳引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大吉亿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大吉亿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