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油烟灶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65380.0 | 申请日: | 200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 |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F24C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 | ||
技术领域:本专利属于温度控制与温度临测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平时炒菜散发出的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烹调时,油脂受热,当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170℃时,出现初期分解的蓝烟雾,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分解速度加快,当温度达250℃时,出现大量油烟,并伴有刺鼻的气味,油烟粒度在0.01微米-0.3微米。当油烧到“吐火”时,油温可达350℃,这时除了产生丙烯醛外,还会产生凝聚体,不仅会使人产生“醉油”症状,还能导致慢性中毒,容易诱发呼吸和消化系统癌症。
油烟气被人体吸入后使呼吸道粘膜损伤,并降低人体免疫功能。油烟刺激人们的眼睛,诱发心血管疾病。有关资料显示,在致肺癌因素中,烹调油烟是仅次于“深度吸烟”烟雾到达呼吸道深部的危险因素。如果消除吸烟和烹调油烟的危害,可使肺癌减少85%。
所以,厨房油烟已成为健康杀手。
发明内容:
本专利依据烹饪时油烟产生的原理,利用现代温度控制和温度监测技术,发明了无油烟灶。无油烟灶在烹饪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烹饪器具的温度,并根据烹饪器具的温度的历史温度上升曲线,使用电子控制装置调整无油烟灶(无油烟燃气灶,无油烟电灶)的热流量的大小,从而将烹饪温度控制在最佳的150-170摄氏度,避免了对人体有害的油烟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无油烟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炉灶,温度监测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其中炉灶部分与常规炉灶相同,在炉灶上加装与烹饪器具直接相连的温度传感装置(如热电偶支架,或光纤传感支架),用于实时监测烹饪器具的温度。该温度将被置于炉灶内侧的电子芯片记录,并依据温度变化的历史曲线,计算出维持烹饪器具在理想温度区间(150-170摄氏度)的炉灶所需热流量,利用温度控制装置(如电磁阀,或温控电路)动态调整炉灶的热流量,进而实现了厨房的无油烟烹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未经刘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