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模拟移动床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4563.0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万红贵;周华;蔡恒;朱庆平;袁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29/26 | 分类号: | C07C229/26;C07C227/40;B01D15/36;B01D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刘成群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模拟 移动 分离 提纯 鸟氨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模拟移动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L-鸟氨酸 的方法。
背景技术
L-鸟氨酸是一种重要的非蛋白质组成氨基酸,也是生物合成L-精氨酸的前体。L- 鸟氨酸在人体内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尿素的形成必须有L-鸟氨酸的参与,L-鸟氨酸的 缺乏可能会给生命带来危险。现今L-鸟氨酸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急 慢性肝炎、肝性脑病等疾病的治疗(GB1020492,1966)、病人机体的恢复、运动饮料、防 治良性的囊肿和恶性肿瘤(CA2404275,2001)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对L-鸟氨酸制备方法的报道主要有化学法、酶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 化学法主要是碱水解L-精氨酸和丙烯酸跟氰化钠合成DL-鸟氨酸,另外化学法需要大量 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严重;酶转化法以L-精氨酸为原料,发酵培养细胞菌体,利用所 产生的酶催化转化为L-鸟氨酸;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鸟氨酸,主要使用价格低廉的原 料,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直接产生L-鸟氨酸,现在发酵水平相对较国外而且低,但随着 菌种和工艺技术研究的深入,其发酵产量也将不断的提高。
上述方法获得的L-鸟氨酸发酵液中杂质多,分离提纯困难。一些文献报道了利用传 统的离子交换技术分离发酵液中的L-鸟氨酸,这种方法分离提纯的L-鸟氨酸收率低, 水和洗脱剂消耗大,树脂再生需要消耗大量的酸碱,使整个分离提纯成本较高。因此需 要开发高效的分离提纯工艺,以实现L-鸟氨酸的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滤膜与模拟移动床相结合的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 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措施来达到:
利用模拟移动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L-鸟氨酸发酵液首先利用超滤法去除菌体及固形物,得进料液;
b.步骤a得到的进料液进入模拟移动床系统吸附、洗杂、洗脱L-鸟氨酸、收集洗 脱液及柱子再生;
c.步骤b收集的洗脱液经浓缩、脱色、盐酸调节pH4.5-5.0、结晶、干燥得到L-鸟 氨酸盐酸盐晶体。
步骤c洗脱液经浓缩后的蒸馏水还可用于步骤b操作的洗杂工序。
所述的利用模拟移动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法,其中超滤膜采用截流 分子量为1万-15万道尔顿的陶瓷膜,超滤系统操作压力为0.3-0.4MPa,操作温度为50-70 ℃;陶瓷膜优选二氧化钛陶瓷膜。
所述的利用模拟移动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法,其中模拟移动床系统 由7-20根离子交换柱串联组成,模拟移动床系统分为吸附区、洗杂区、洗脱区和再生 清洗区四个区;吸附区有3~8柱,洗杂区有1~3柱,洗脱区有2~6柱,再生清洗区有 1~3柱;进料液入口与萃余液出口位于吸附区,洗杂剂入口与洗杂液出口位于洗杂区, 洗脱剂入口与萃取液(即洗脱液,下同)出口位于洗脱区,再生剂入口与出口位于再生 区;将进料液入口、洗脱剂入口、萃取液出口及萃余液出口沿着料液流动方向分别进行 周期性切换,收集洗脱液;
周期性切换是指通过调节进料液、洗杂剂、洗脱剂、再生剂的流量,使得各区的第 一根柱子处理完全后,同时切换进入下一区,成为下一区的最后一根柱子,执行下一区 流程。
所述的利用模拟移动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法,其中离子交换柱填料 为苯乙烯系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JK006;每根柱子的填料量1000~1500mL。
所述的利用模拟移动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法,其中进入模拟移动床 系统的进料液中L-鸟氨酸浓度为20-30g/L,pH为1.5-2.5;洗脱剂为pH10-14的氨水溶 液,洗杂剂和再生剂均为中性去离子水;以柱子直径为70mm计,进料液流量 20-30mL/min,洗脱剂流量10-20mL/min,洗杂剂流量为50-60mL/min,再生剂流量为 70-80mL/min,切换时间为2-4h。
所述的利用模拟移动床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L-鸟氨酸的方法,其中模拟移动床系统 工作温度15-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4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烷醇酰胺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水相中安息香酮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