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冷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4017.7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9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志保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热管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装置,尤其是涉及同时制冷和制热的吸附式太阳能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脱附时要高效集热而吸附时要高效散热的矛盾,在此方面,上海交大的王如竹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黄护林等提出将吸附剂直接放在真空管中解决脱附时高效集热问题,将管道穿过吸附剂,用通冷水的办法解决吸附时高效散热的问题,但采用他们的方案在制冷的同时较难提供高品位的热水,同时,制冷剂在脱附后仍要经过冷凝、节流、蒸发后才能实现制冷,制冷过程需要人力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和制热一次性自动完成,制冷不影响制热效果,制冷制热相辅相成的太阳能冷热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太阳能冷热管,由直通式太阳能真空管、上盖、上罩、冷凝水接收器、蓄水桶、自动落水阀、金属冷却管及其连接管、补汽管、贮水室壳、下盖、保温隔热层、隔热管、下罩、蒸发管等依次组装构成,沸石和水填充在真空管腔内,制冷工作对可以是沸石和水,也可以是活性碳和甲醇,下面是以沸石和水作为制冷工作对来加以说明的。其特征是:采用了二头开口的直通式全玻璃太阳能真空管、其上口由上盖密封;上罩罩于真空管上口和上盖外;冷凝水接收器设置在上罩内,其上口外边沿与上罩内壁相切合;蓄水桶设置在冷凝水接收器的下方由三根导管与冷凝水接收器底部相连通;自动落水阀设置在蓄水桶内,底坐密闭固定在蓄水桶的底部;用连接管将自动落水阀的出水口与四根金属冷却管连通;金属冷却管共四根,也可若干根,呈圆周形设置于真空管内,与真空管内壁保持一定的间隔,其上端穿过上盖开口于上罩内,管壁与上盖密封焊接,下端开口于贮水室,管壁与贮水室壳密封焊接;补汽管穿过下盖和贮水室壳设置于真空管的中心部位,其上端不开口,与上盖保持适当距离,下端为进汽口,开口于下盖外,管壁与下盖、贮水室壳密封焊接;贮水室壳焊接在下盖上构成贮水室;下盖密封于真空管下口;保温隔热层设置于下盖和下罩之间;隔热管穿过保温隔热层,密闭套接在蒸发管的出入口和补汽管进汽口、引导管之间;蒸发管的出入口穿过下罩,管壁与下罩密封焊接;
如上所述的上盖、上罩、下盖、下罩及金属冷却管采用与玻璃有相同热膨胀系数的金属制成,使上盖、上罩、下盖、下罩与真空管始终保持较好的密封度;上盖上设有若干个单向排汽管,该单向排汽管可以是单向阀,也可以是普通管体内设置封圈和封锥,其目的是使真空管内的水蒸汽只能排入上罩腔内而不能回流;下盖上开有若干个排水微孔和引导管,起节流阀作用。上盖的四周与上罩之间、下盖的四周与下罩之间可加密封圈用螺丝固定,也可用其他方法固定。
如上所述的补汽管,其进汽口处设有单向阀或封圈和封锥,使外部蒸发管内的水、汽能进入补汽管而补汽管中的水、汽不能回流蒸发管;补汽管管壁除下部约1/4之外,其余部分和顶部全部开有无数的微孔,该微孔水能进出而沸石颗粒不能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志保,未经卢志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4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