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输送机的阀控充液式耦合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63951.7 申请日: 2009-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1737474A 公开(公告)日: 2010-06-16
发明(设计)人: 王腾;孟建新;李变荣;白桂文;金江;刘伟;张庚云;夏长春;丁永成;石岚;宋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16H41/04 分类号: F16H41/04;F16H41/24
代理公司: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代理人: 江淑兰
地址: 030006 ***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功率 输送 阀控充液式 耦合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输送机的阀控充液式偶合器,属煤矿运输设备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常使用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进行煤炭运输,统称输送机,大功率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存在起动难、运行负载不均衡、缺乏有效的过载保护,为解决起动难问题,常用的起动装置有摩擦限矩器,限矩液力偶合器、变频调速及可控行星差速减速器等;变频调速因价格高很少使用,常选用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加装限矩型液力偶合器,但限矩型液力偶合器不能实现输送电机的空载起动,偶合器的工作腔温度较难控制,多因温度过高导致喷液故障、停机和人身危害;可控行星差速减速器因结构复杂,对运行条件要求苛刻、对污染敏感,维护工作量大。

大功率输送机的起动、负载运行、过载保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新的阀控充液式偶合器,采用在偶合器壳体内设置由涡轮和泵轮组成的双工作腔,并设置充、排液操纵阀,由控制器控制偶合器的充液量,使大功率输送机实现电机空载启动和软起动,以解决大功率输送机的起动难、负载不均衡及过载保护的难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要结构由:左箱体、右箱体、左右法兰盘、充液阀、排液阀、开关阀、出液勺管、电机输入轴套、过渡连接套、减速器连接套、涡轮、泵轮、温度传感器、充液量传感器及控制器组成;

左箱体1通过螺栓37固定联接右箱体2;在左箱体1上部设有排液口16,并与排液阀4、开关阀30的入口相联接,开关阀30的出口与冷却器47的出口联接;中部设有连接块28;在右箱体2中间上部设有进液口15,并与充液阀3的出口、冷却器47的入口相联;

在左箱体1、右箱体2内部,左中间内部为电机输入轴套10,并通过螺栓38与过渡连接套13固定联接,中间位置设有挡块21、联接螺柱14;过渡连接套1 3右部通过垫块20、螺栓39与右箱体2内的左辅壳25、泵轮33、中间架23、泵轮34联接,并由螺栓40、41固定,在中间架23内,在减速器连接套18上装有涡轮3 1、32,在泵轮33与涡轮31之间为工作腔35,在涡轮32与泵轮34之间为工作腔36,工作腔35通过喷嘴53与左辅腔54联接,左辅腔54中的液体经勺管43泵出,经温度传感器45进入排液阀4;液体从充液口15经液管44进入工作腔36,工作腔36中的液体经过孔进入工作腔35;工作腔35通过阻尼孔11与充液量传感器12联接;减速器轴套18、联接螺柱19与输送机的减速器联接;电机输入轴套10通过联接螺柱14与输送机的动力传输电机联接。

所述的偶合器涡轮31、32、泵轮33、34,为交叉对称组合成双工作腔,涡轮31与泵轮33组合成工作腔35,涡轮32与泵轮34组合成工作腔36;温度传感器45和充液量传感器12的测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29,进而控制充液阀3、排液阀4、开关阀30的动作。

所述的偶合器涡轮31、32、泵轮33、34均用铜合金材料铸造成型,为整体结构。

所述的偶合器的工作腔35、36的工作液温度采用温度传感器45、充液阀3、排液阀4、开关阀30、控制器29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所述的开关阀30、充液阀3、排液阀4、冷却器47、进液口15、液管44、工作腔35、36、左辅腔54、勺管43、出液口16组成闭式循环回路,运行耗水量稳定。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它是根据大功率输送机起动难、运行负载不均衡、缺乏有效过载保护的实际情况,采用左右箱体、涡轮+泵轮、输入、输出相结合的设计,在箱体内部设置由泵轮和涡轮组成的转子,形成双工作腔结构,传递功率可达2000kw,并由充液量传感器传递充液量信息,温度传感器传递温度信息,通过对充排液阀的控制,实现电机空载启动、控制输送机的起动速度,并进行过载保护,可使大功率输送机完全实现空载起动、有效控制输送机的起动速度,此偶合器设计先进合理,结构紧凑,安全稳定可靠,安装使用方便,功率大、体积小、可使用水、油两种液体充液,是十分理想的大功率输送机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图

图2为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5为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6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7为工作状态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清单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3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