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创光刀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63418.0 申请日: 2009-12-16
公开(公告)号: CN102100574A 公开(公告)日: 2011-06-22
发明(设计)人: 朱晓明;王金武;周学华;李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 朱晓明;王金武
主分类号: A61B17/3211 分类号: A61B17/3211;F21V33/00;F21V23/00;F21W131/205;F21Y10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创光刀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光刀。

背景技术:在临床上腕管综合征是一种让病人非常痛苦的疾病,以操作电脑的办公人员及其他于工劳动的人群多发。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造成拇指、食指、中指和环指桡侧麻木、刺痛或呈烧灼样痛,白天劳动后夜间加剧,甚至睡眠中痛醒;局部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拇指外展肌力差,手部大鱼际肌可有萎缩,偶有端物、提物时突然失手。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沿手掌及腕部皮纹纵向切开,切口从手掌至腕部以上,切口在5厘米公分以上,切开皮肤以后,再切断腕横韧带,以松解压迫的神经。传统手术切口长,创面大,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术后在手部暴露区遗留瘢痕,部分患者甚至形成疼痛性瘢痕疙瘩,既疼痛不适又严重影响美观,因同时病人多需要住院,医疗费用也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腕管综合征手术切口长,创面大,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因病人需要住院,医疗费用也高的技术缺陷,为人们提供一种手术切口小,创面小,手术时间短,不需要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特点的腕管综合征手术用新型微创光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微创光刀,由微创光刀主体和引导片两部分构成,其微创光刀主体由刀柄1、刀座2和刀片3构成,刀柄1、刀座2和刀片3依次连接而成,刀座1内设置有光源系统,刀片3设置在刀座2的凹槽5内,引导片由引导端6和手柄端7构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引导片的引导端6和手柄端7可以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但较好是引导端6和手柄端7处于上下不同高度,中间设置过渡段8。

上述方案中,所述引导片的引导端6上设置有引导槽9,手柄端7设置有防滑槽10。

上述方案中,所述引导片上设置有支撑叶片11。

上述方案中,所述光源系统从右至左依次由发光二级管12电池13、按压式开关14构成,其按压式开关14设置在刀柄1的底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刀柄1与刀座2的连接段为弧形过渡段15。

上述方案中,所述刀柄1顶端的弯曲度P为15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刀柄1上可有刀片方向的箭头标示16。

上述方案中,所述刀柄1底端设置有刀柄滑槽4。

本发明是发明人通过实践反复摸索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手柄加长,并在手柄尾端设计了防滑槽,使用时不容易打滑。2、配置了一次性的手术引导片,克服了以往另外配置两件不锈钢器件,价格高;使用不方便的缺点。3、刀座前后径尺寸一致,可防止刀头滑出。克服了现有刀座前径小,后径大,操作时容易向前滑出的问题。4、现有刀座有一直角园环边,易损伤组织,本产品刀座与刀柄连接处设计为圆滑过度或称弧形过渡,可有效防止组织损伤。5、将刀柄1顶端的弯曲度P设置为15度,更加方便手术操作。6、现有旋钮式开关,与刀柄在同一平面,操作时容易误关灯,现采用顶端按压式开关,杜绝了操作时的误关灯。7、在刀柄上增加了刀片方向的箭头标示,刀口方向明确,使手术更加安全。本发明的微创光刀采用微小创口切口技术,不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需要做大范围的切开皮肤,手术切口仪1厘米,因有自带光源,手术松解及切开准确,配合配套刀柄滑槽,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周围组织损伤也小,可不需要缝合切口,不需要住院。与传统手术相比,更加安全、方便、经济。产品主要应用于腕管综合征手术。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仪限于所述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微创光刀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术引导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柄;2.刀座;3.刀片;4.刀柄防滑槽;5.凹槽;6.引导端;7.手柄端;8.过渡段;9.引导槽;10.防滑槽;11.支撑叶片;12.发光二级管;13.电池;14.按压式开关;15.弧形过渡段;16.箭头标示;17.引导嘴.18、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微创光刀,由微创光刀主体和引导片两部分构成,其微创光刀主体由刀柄1、刀座2和刀片3构成,刀柄1、刀座2和刀片3依次连接而成,刀座1内设置有光源系统,刀片3设置在刀座2的凹槽5内,引导片可分为引导端6和手柄端7。本例的刀片3是长度为3毫米、凹形刀口的手术刀。本例刀座2为园角矩形由透明树脂组成,刀片3嵌在刀座2上。引导片的引导端6可伸入切口内给刀片3的操作提供有利的空间环境,而引导片的手柄端7一般位于人体外用于控制引导端6的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明;王金武,未经朱晓明;王金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3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