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60882.4 | 申请日: | 2009-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6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F·P·C·G·乔治斯;V·B·马索内;J·-M·A·F·吉拉尔;R·W·克里尔;B·R·尼科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群峰;曹若 |
| 地址: | 美国俄亥俄州***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包括:胎面;胎体;以 及夹置在所述胎体和所述胎面之间的带束层结构,其中,所述带束层 结构包括一对工作带束层,所述工作带束层的角度从15度到30度变化, 所述带束层结构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工作带束层径向向内定位的锯齿带 束层结构,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由交织在一起的至少两层帘线形成, 所述至少两层帘线由通过一根或者多根帘线加强的橡胶条带形成,其 中,形成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的条带布置成第一锯齿绕圈,所述第一 锯齿绕圈以锯齿波长从第一横向带束层边缘延伸到第二横向带束层边 缘,所述锯齿波长具有第一波幅W1,在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跟 随有第二波幅W2,形成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的条带布置成第二锯齿绕 圈,所述第二锯齿绕圈以锯齿波长从第一横向带束层边缘延伸到第二 横向带束层边缘,所述第二锯齿绕圈的锯齿波长具有第一波幅W2,在 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跟随有第二波幅W1,其中,W1不等于W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 锯齿绕圈的每个在第一和第二横向边缘处具有转弯,其中条带在每个 边缘处沿周向延伸距离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带束层 结构在第一绕圈中具有第一带束层边缘,在第二绕圈中具有第二带束 层边缘,所述第一带束层边缘的中点从所述第二带束层边缘的中点周 向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径向向内的工作 带束层是带束层加强结构中的最宽的带束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带束层 的宽度为0.5到0.75倍的胎面弧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带束层 由具有从来自硫化轮胎的钢丝测得的、在10%的断裂负载时大于0.45% 的伸长率%的帘线形成。
7.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包括:胎面;胎体;以 及夹置在所述胎体和所述胎面之间的带束层结构,其中,所述带束层 结构包括一对工作带束层,所述工作带束层的角度从15度到30度变化, 所述带束层结构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工作带束层径向向内定位的锯齿带 束层结构,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由交织在一起的至少两层帘线形成, 所述至少两层帘线由通过一根或者多根帘线加强的橡胶条带形成,其 中,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形成为:第一锯齿绕圈,所述第一锯齿绕圈 在第一横向端部具有第一波幅Wmax,在第二横向端部具有第二波幅 Wmin,并且Wmax>Wmin;和第二锯齿绕圈,所述第二锯齿绕圈在第 一横向端部具有第一波幅Wmin,在第二横向端部具有第二波幅Wmax, 所述第二锯齿绕圈邻近所述第一锯齿绕圈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带束层 结构还包括第三锯齿绕圈,所述第三锯齿绕圈在第一横向端部具有第 一波幅Wmax,在第二横向端部具有第二波幅Wmin,所述第三锯齿绕 圈的第一和第二横向端部分别从所述第一锯齿绕圈和所述第二锯齿绕 圈的第一和第二横向端部周向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带束层 结构还包括第四锯齿绕圈,所述第四锯齿绕圈在第一横向端部具有第 一波幅Wmin,在第二横向端部具有第二波幅Wmax,所述第四锯齿绕 圈的第一和第二横向端部每个分别从所述第一锯齿绕圈和所述第二锯 齿绕圈的第一和第二横向端部周向偏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带束 层的宽度为0.5到0.75倍的胎面弧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未经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8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