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车轮对退轮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0445.2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远 |
主分类号: | B60B29/00 | 分类号: | B60B29/0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车 轮对 轮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铁路车辆轮对退轮装置,尤其是一种用液压油缸作为动力的轮对退轮机。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轮有五个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即一根车轴、联接在车轴两端的两个轮对及轮对与车轴之间实现滚动的轴承。轴承和车轮都是采用过盈配合压装到车轴两端的。由于轴承和车轮都是运动件,运行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而车轴是不动件,仍可继续使用,寿命比轴承和车轮长。因此在轮对大修时需要将轴承、车轮退下,更换新的轴承和车轮。
目前,国内外的轴承压入、退卸设备较为完善,车轮的压入设备也很先进,但是车轮的退卸工作没有专用设备,一直采用通用的卧式轮轴退卸机。具体工序是将轮对用天车吊到退卸机中部开口上,开口卡住车轮内侧,主动油缸活塞杆顶住车辆端面,直到将车轮退出轮座挂到轴颈上,将整个轮对用天车吊到一个架子上,取下已退车轮,再将剩下的车轴和另一个车轮组件吊到退卸机上,退另一个车轮,退下后还要再次吊到架子上取下后面一个车传输线。整个退轮工作都必须有一个天车配合,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由于工件重(轮对自重1000公斤),退卸力大(最大为400吨),安全生产不易保证。重要的是,退轮时顶住车轴一端施力,车轴移动时易产生倾斜,车轴端面受力不均匀,出现局部塑性变形,对车轴的质量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现有轮对退轮工作中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车轴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火车轮对退轮机,其特征是它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两个呈对称布置的退卸装置,对称轴上设有用来支撑轮对的支撑块,所述退卸装置包括挤压油缸、U形架、两个抓手及拉动抓手的两个固定油缸,U形架固定在底座上,挤压油缸固定在U形架的U形开口内;所述每个抓手由三角形抓架和固定在抓架一个角上凸台构成的半咬口构成,抓架的另一个角铰接在U形架上,每个抓架的第三个角与一个一端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油缸活塞杆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退轮作业时,火车轮对由轨道滚至支撑台上,起动一侧退卸装置的两个固定油缸,形成咬口咬住车轮,起动挤压油缸,挤压油缸的活塞杆顶住车轴进行挤压,使车轴从轮对上脱离开来,拆卸另一侧的车轮方法相同,即可实现对火车轮对的两个车轮从车轴上退下。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因此可靠性高;由于本发明采用油缸作为动力,方便快速,因此退轮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固定油缸,3、U形架,4、挤压油缸,5、火车轮对,6、支撑块,7、底座,8、抓架,9、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火车轮对退轮机,如图1所示,它包括底座7和固定在底座7上的两个呈对称布置的退卸装置,对称轴上设有用来支撑轮对的支撑块6。
退卸装置如图2所示,它包括挤压油缸4、U形架3、两个抓手及拉动抓手的两个固定油缸2,U形架3固定在底座7上,挤压油缸4固定在U形架3的U形开口内;所述每个抓手由三角形抓架8和固定在抓架8一个角上凸台9构成的半咬口构成,抓架8的另一个角铰接在U形架3上,每个抓架8的第三个角与一个一端通过固定座1固定在底座7上固定油缸2活塞杆铰接。
当火车轮对5位于支撑座6上时,启动固定油缸2,对车轮进行固定,再启动挤压油缸,既可对车轴进行挤压,使车轮从车轴上卸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远,未经李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动力汽车
- 下一篇:用于耐火材料制品的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