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斜拉桥结构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0120.4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曹景;刘旭锴;谢斌;张强;丁雪松;戴少雄;张一卓;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1/04 | 分类号: | E01D1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0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斜拉桥 结构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刚性止推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斜拉桥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有更大的跨越能力,比悬索桥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在受力合理、施工便捷上更有竞争优越性。由于拉索的自锚特性而不需要悬索桥那样巨大锚 碇,加之斜拉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已成为大跨度桥梁最主要桥型之一,在跨径 200~800m的范围内占据着优势,在跨径800~1100m特大跨径桥梁角逐竞争中,斜拉桥也扮 演着重要角色。
独塔斜拉桥与双塔斜拉桥相比在经济、受力、总体设计、施工方面具有很多优点。我国 独塔斜拉桥的发展滞后于双塔斜拉桥,我国自1981年建成第一座独塔斜拉桥后发展比较迅 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独塔斜拉桥104座,大体为斜拉桥总座数的1/3强。独塔斜拉 桥发展迅速的原因有:(1)经济,因为它能免去对岸的索塔,当对岸的地基条件不好时,可 较大的降低造价;(2)独塔斜拉桥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与周围环境融合一致,增加结构造型和 环境协调的景观美。
独塔斜拉桥按其桥跨布置可以分为独塔单跨式和独塔双跨式,单跨式斜拉桥的塔后斜拉 索一般采用地锚形式。独塔双跨式斜拉桥桥跨布置有两跨完全对称和两跨不对称两种形式。
独塔斜拉桥的体系主要体现在桥塔和梁体的支承。
(1)桥塔的支承一般有四种方式,如图1a-d所示,其中图1a为塔墩固结、塔梁分离式。 塔柱下端固结于墩顶,主梁在墩顶或塔架上设置竖向和横向及纵向支承。图1b-1及图1b-2为 塔梁固结、塔墩分离式。塔柱下端于梁体固结后使用支座支承在墩顶上。采用这种支承方式 的主梁大多是箱形梁,此时不仅要在塔梁固结点对箱形主梁作必要的增强,还要在梁底设置 竖向支座。这种支承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减小塔柱弯矩。但缺点也较大:一是主跨满载时桥塔 将随主梁挠角发生倾斜,使主梁挠度和边梁负弯矩增大:二是上部结构的恒载与活载反力均 由支座传递给下部结构,需要高吨位支座才能适应,而支座的设计,养护。更换均较困难。
图1c为铰支桥塔式。采用这种方式时,一般是将塔柱下端的支撑铰设在墩顶上,也有设 在主梁顶上形成塔梁铰接、墩梁分离。其可减小塔柱的弯矩和降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当地 基支承条件较差时,采用这种支承方式可以使基础免受较大的弯矩。
图1d为塔、梁、墩固结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中小跨径的双跨式独塔斜拉桥,对双塔三跨 式斜拉桥由于温度内力较大使用较少、另外,由于塔、梁、墩固的结构一般对对塔墩的抗震 不利,故在地震区的斜拉桥采用时要慎重。
(2)梁体的支承
斜拉桥的梁体除斜拉索以弹性支点的方式支承外,在纵、横、竖三个方向均应在边墩及 塔墩上有所支承。当然,除塔、梁、墩固结外,还可以采用或活动支座、固定支座、铰、铰 销点、阻尼减震支座、弹性支点等多种方式支承。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的中墩刚度一般总是很大,因此纵向水平力可大部分集中于中墩。因 此,可以采用墩梁固结式的结构体系或者在中墩设置固定支座等等方法。这类体系将纵向水 平力作用在中墩,解决了静力平衡的问题,但是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就行不通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适应高震区的抗震要求的一种新型 斜拉桥结构体系。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斜拉桥结构体系,它包括主桥墩和与所述的主桥墩间隔设置的多个桥 墩,通过支撑支座架设在所述的主桥墩和多个桥墩上的主梁,在靠近主桥墩主跨侧的主梁底 部开有槽,在所述的槽内沿水平方向对称的设置有两个止推块箱体,所述的两个止推块箱体 的一侧的侧壁分别通过钢板与所述的槽的相对应侧壁相连并且所述的两个止推块箱体的一个 端面顶在沿主桥墩的跨向设置的支座上。
采用本发明结构将止推装置应用于拱形独斜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中,解决了一般中小 跨径独斜塔斜拉桥抗震的难题。并且本发明中的止推块箱体平衡结构纵向水平力,且受力明 确,结构简单;对其他结构影响小;且可更换。
附图说明
图1a-d是已有结构的桥塔的支撑结构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斜拉桥结构体系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斜拉桥的左视A-A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斜拉桥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