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自行车架的前、后三角连接头及其制造工艺和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9853.6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于克儒;孙大仁;董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亨利车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B62K19/18;B21C25/02;B21C29/04;B21C23/02;B21C31/00;B21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301506 天津市宁***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自行 车架 三角 接头 及其 制造 工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架,具体涉及减震自行车架的前、后三角连接头及其制 造工艺和模具。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既经济又便利的交通工具,目前已经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减震结构以及镁合金等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 得自行车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各种高性能的减震自行车。
减震自行车架是减震自行车的关键部件,一般由前三角和后三角两个主要 部分组成,其中前三角主要用于支撑前轮和把手,后三角主要用来支撑后轮。 根据其具体结构主要分为硬尾自行车架、软尾自行车架和全减震自行车架等几 种。后三角没有减震装置,直接用金属管材焊接而成的自行车架称为硬尾自行 车架,这种自行车架具有重量轻,无蹬踏损失等优点,而且价格也相对比较便 宜,但是由于后三角的减震程度差,因此在比较崎岖的路面上以较高的速度行 驶时后轮稳定性不高,甚至可能出现后轮被颠离开地面而导致失控的现象。全 减震自行车架带有完全独立的减震结构和种类繁多的减震器,具有良好的减震 效果,但是价格昂贵,并且维护成本较高。软尾自行车架是介于硬尾自行车架 和全减震自行车架之间的一种自行车架,通过被动阻尼结构实现类似后减震器 的效果,这种自行车架有较好的舒适性并且价格适中,因此成为了当今减震自 行车架的主流。
目前高档减震自行车架的主要材料是镁合金。图1是一种软尾自行车架的 结构示意图,图中,后三角11上设有阻尼减震块12,前三角16和阻尼减震块 12之间通过减震连接头14连接在一起,通过阻尼减震块12实现减震缓冲。减 震连接头14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一个圆筒形的外套筒21和焊接在其一端 的端盖22,端盖22的中心处设有一螺纹孔23,外套筒21的一端焊接在前三 角16的立管15上,端盖22通过螺栓13将该连接头14与阻尼减震块12连接 在一起。对于镁合金连接头而言,由于镁合金的塑性差、变形困难,因此现有 镁合金连接头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铣弧口---锯切断----锯切端盖料----焊接 -----攻丝,可见上述加工方法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特别是在铣外套筒的 弧形凹槽时,由于外套筒较短,在铣床上无法夹持,必需首先在一根长圆管的 一端铣出与中管相配的弧口,随后再将铣好弧口的管子拿到锯床上,根据零件 的尺寸锯切,最后将端盖与外套筒焊接为一体。
通过上面的加工工艺流程可以看出,现有镁合金减震连接头的加工工艺复 杂,制造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镁合金减震连接头的加工工艺复杂,制 造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震自行车 架的前、后三角连接头,该连接头由镁合金一次挤压成型,其具有一端封闭的 圆筒状接头本体,接头本体的开口端具有与自行车架前三角立管的外圆柱面相 适配的弧形凹槽,封闭端的中心处设有一螺纹通孔。
作为该连接头的改进方案,接头本体封闭端内表面的中心处设有凸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连接头的制造模具,包括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外模 组件,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内芯、下模和下加热套,下模的上部呈上小下 大的台阶轴状且台阶面为与连接头开口端的形状相适配的上凸弧面,下模顶面 的中心处设有圆形凹坑,下模的底端外侧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凸缘,内芯呈上小 下大的台阶轴状,内芯置于下模内且其上端穿出下模的顶面,下模置于下加热 套内且其上部穿出下加热套的顶面,下加热套与下模板螺接固定;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模柄和上模,模柄设有轴向通孔且底部外侧面 设有第二环形凸缘,模柄自下而上嵌装在上模板上且模柄的底面与上模板的底 面平齐,上模呈圆柱状且下端设有第三圆形凸缘,上模底面的中心处设有与内 芯上部相适配的盲孔且盲孔的深度与连接头的高度相同;
所述外模组件包括外模和上加热套,外模的顶端设有第四环形凸缘并沿轴 向设有外模台阶轴孔,上加热套设有与外模外侧面相适配的上加热套台阶通 孔,上加热套套装在外模的外侧面上且与上模板螺接固定,上模上部自下而上 依次从外模和模柄穿出,上模上的第三圆形凸缘的上表面与外模台阶轴孔的台 阶面相抵且内芯的上端与上模底面上的盲孔正对。
在上述模具的技术方案中,上、下加热套内设有恒温加热管,且恒温加热 管的加热温度为320~360℃。
所述上模、外模和下模的材质为合金工具钢,上、下加热套的材质为低碳 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亨利车料有限公司,未经唐山亨利车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98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液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 下一篇:纱车传送控制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