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邻架操作先导换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9840.9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8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斌杰 |
主分类号: | E21D15/51 | 分类号: | E21D15/5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6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先导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先导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煤矿液压支架用多芯 管邻架操作先导换向阀。
背景技术
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的操作有两种基本方式:本架操作和邻架操作。本架 操作是指:操作人员位于本架位置操作位于在本架上的换向阀手柄来完成本 支架的各种动作;邻架操作是指:操作人员位于本支架的相邻支架位置操作 位于相邻支架上的先导阀手柄来控制位于本架上液控换向阀的换向动作,从 而完成本支架的各种动作。二者根本差别在于本架操作时人员位于动作支架 的下方,邻架操作时人员位于无动作支架的下方,显然邻架操作比本架操作 安全性、可靠性更高。中国专利文献CN2864185Y提出了一种本架操作式的 手动先导操纵阀,包括一个主控阀和多个先导阀,所述主控阀为插装式结构, 由阀体和阀芯构成,所述阀体为一设有多个插孔的整体,在所述插孔中固定 有插装式阀芯;所述先导阀由两位三通构成,其进液口P1和主控阀的进液 口P通过管路与液压泵高压出口相连通,其出液口O1和主控阀出液口通过 管路与液压泵回液口相连通,其控制口A1与阀芯的液控腔相连通。该手动 先导操纵阀通过采用小流量的先导阀控制高压大流量主控阀,大大降低了操 纵力矩。另外,由于主控阀阀芯设计成插装式整体阀芯组件,可以在井下更 换有故障的阀芯,不必把整组阀运到井上修理,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和排除 故障的时间。但是由于该发明属于本架操作,在本架操作时,操作者往往位 于动作支架的下方,这样容易危及到操作者的安全。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液 压支架的本架操作是不允许的,而在我国众多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中,绝大部 分液压支架都使用本架操作方式,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只有一少部分采用电 液控系统控制,但由于我国煤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完全适合于自动化、程 序化工作过程的工作面很少,加之电液控系统要求高、难度大完全依赖进口, 价格昂贵,维护不到位,使电液控系统的普遍使用受到很大制约。
因此,相比较而言,邻架操作更安全可靠,更能适应我国煤矿地质条件 的复杂性。在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液压支架上出现采用小流量换向阀组通过 胶管连接大流量液控换向阀组的邻架控制方式,如中国专利文献CN2231727Y 提出了一种邻架操作式的手动液控先导分体式安全操纵阀组,包括有先导 阀、主控阀和高压胶管,先导阀是一个微型手动换向阀,安装于上支架上, 主控阀是一个液控换向阀,安装于下支架上,先导阀和主控阀之间采用高压 胶管连接。本发明在先导阀与主控阀之间采用高压胶管连接,实现了井下远 距离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在采煤行业中,控制 煤矿液压支架动作的先导操作阀,往往包括一个插接有多个阀芯的主阀体以 及多个控制阀芯动作的先导阀,而由于每个先导阀的工作口与其所控制的阀 芯的液控口之间,以及每个先导阀的进液口与泵站,回液口与泵站之间都需 通过高压胶管点对点,一根一根地连接,这使得主阀体与多个先导阀之间以 及多个先导阀与泵站之间的连接变得复杂繁琐,耗时长,容易连错,而且整 个连接过程都只能在矿井下进行,因此很不适宜在矿井下使用;2、连接时 需要的高压胶管数目众多,数目众多的高压胶管在狭窄的煤矿通道内不仅不 宜安装布置、而且占据空间较多,使得原本空间有限的煤矿通道更拥挤,不 利于采矿工作人员进出工作;3、在狭窄的煤矿通道内,工作人员的进出工 作以及恶劣的地理环境都容易导致裸露在外的高压胶管受到外界的磕碰造 成机械损伤,运动磨损或腐蚀,从而导致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低。上述问题在 薄煤层支架上显得尤为突出,甚至不能使用,所以该方式未能得到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先导分体式操纵阀 中通过使用高压胶管对先导阀与主阀连接来实现邻架操作带来的连接复杂 繁琐,耗时长,且容易连错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简单迅速的,先导阀与主 阀由多芯管连接的邻架操作先导换向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接插组件,包括液路集成接插座以 及与所述液路集成接插座配合使用的接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斌杰,未经胡斌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9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篷式汽车车身
- 下一篇:NiMnZn系铁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