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储气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59389.0 | 申请日: | 2009-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玺;尹进华;郭传森;杜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学玺 |
| 主分类号: | B65D90/22 | 分类号: | B65D90/22;B65D90/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42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呼吸 功能 储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气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储气器,其安装在常压液体储罐、间歇反应器或蒸馏塔,具有呼吸储气功能,能够降低溶剂消耗。
背景技术
有不少液态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溶剂,在常温下具有一定的饱和蒸汽压,当把液态化学物质储存在储罐中时,罐中原来的空气或惰性气体会与注入物质的蒸气混合在一起,排出储罐,造成化学物质的损耗。另外,储存在储罐中的液体还由于大气昼夜温差产生体积膨胀和收缩,造成储罐呼出和吸入气体,储罐的这种呼吸作用,可造成易挥发物质的损耗和空气混入储罐。
与液体储罐的呼吸作用相类似的是,在化学品间歇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易挥发的化学原料或溶剂,在这些物质的注入或卸出体系过程中,易挥发物质的蒸汽与惰性气体或空气混合,排出或吸入体系。致使实际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溶剂,这甚至影响到实际工作者接受带有化学溶剂的反应或分离新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易挥发溶剂挥发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同时避免易挥发溶剂逸出体系,污染环境,增加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物料消耗,安装在常压液体储罐、间歇反应器或蒸馏塔上具有呼吸功能的储气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储气器,所述储气器与常压液体容器连接,共同构成一个封闭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储气器至少包括一个气袋,所述气袋的总容积相当于或大于容器内液体的体积。
所述储气器还包括与气袋连接的前、后连接装置;所述前连接装置由依次连接的前法兰、前导管、前阀门、前螺管、套箍构成,所述后连接装置由依次连接的后螺管,后阀门,后导管,后法兰,套箍构成。
前后连接装置及连接管道材质视液体溶剂种类而定,当液体溶剂的溶解性不强时,可选用塑料或玻璃钢制品,若液体溶剂对塑料溶解性较强,则选用金属阀门和管件。
如在液体转移之前,液体储罐用惰性气体置换,前后阀门关闭,将储气器与液体储罐隔开,储气器的气袋排空、自然瘪着。当向液体储罐中注入易挥发液体溶剂时,打开液体储罐与储气袋中间的前阀门。由于液体注入口与大气隔绝,液体储罐中的惰性气体夹杂着溶剂气体进入储气器,将气袋鼓起。设计气袋的体积大于加入罐中液体的体积。在液体储罐内液体体积不变化时,气袋一直鼓着,当液体体积随气温变化有少许变化时,储气器与液体储罐一起维持微小的压力波动。当把液体从液体储罐内引出时,储气器中部分混合气体流向液体储罐,气袋自然瘪下。
为了人工调节气袋内储存的气体量,气袋设置后连接装置,当发现在操作过程中体系压力过大时,可将体系中的混合气体通入气体处理系统或连接第二个储气器。
所述气袋由多层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薄膜复合而成;也可根据需要,在气袋内表面涂覆氟塑层,以使气袋具有防腐蚀功能。
本发明原则上可用于一切常压储液容器,优选是常压液体储罐、间歇反应器或蒸馏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采用惰性气体置换和微压操作,避免易挥发溶剂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避免易挥发溶剂逸出体系污染环境、增加生产成本。这对于易挥发性物质的贮存和使用易挥发物质性进行间歇生产,是非常有益也是非常有效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储气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气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法兰,2前导管,3前阀门,4前螺管,5气袋,6后螺管,7后阀门,8后导管,9后法兰,10套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储气器,包括气袋5,气袋5前后各具有一套连接装置,具体是,前法兰1通过焊接与前导管2连接,前导管2与前阀门3通过螺纹连接,前阀门3与前螺管4通过螺纹连接,前螺管4插入气袋5的进口管,并用套箍10拧紧。同样的,气袋的出口管依次连接后螺管6、后阀门7、后导管8、后法兰9,将后螺管8插入气袋5出口并用套箍10拧紧。
储气器的使用方法是:
(1)连接 将储气器的后阀门关闭,气袋中的气体赶尽后,关闭前阀门3,通过前法兰将储气器与液体容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学玺,未经陈学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9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