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热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9032.2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8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竹越巧一;生岛和之;河村忠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尾电机(苏州)有限公司;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00 | 分类号: | H05B3/00;H05B3/44;G03G15/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丽娜;关兆辉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热灯及白热灯单元,特别是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配置于构成热辊定影方式的加热装置的加热辊内、用作该加热辊的加热源的白热灯及白热灯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加热源大多使用在发光管内具有灯丝的白热灯。例如,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1-126846号公报)中记载了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用的定影装置中使用卤素加热器,比以往的玻璃管(发光管)薄壁化,从而提高透光率。
另外,另一方面还公知有具有多根白热灯的白热灯单元,以应对记录纸的尺寸。特开2009-117147号公报是其中一例,图5公开了其概略结构。
在该图中,记载了在构成未图示的加热定影装置的加热辊的内部,配置有由多根棒状加热灯31、31构成的灯单元30,作为加热源。
在该装置中,在一方的白热灯31内的中央部配置有作为发光部的灯丝33,在其两侧配置有作为非发光部的内部导线34、35。
在另一方的白热灯32上,在与上述一方的灯32的灯丝33错开的位置上配置有灯丝36、37,将其利用内部导线38连接。
上述灯单元30根据记录纸的尺寸将各灯点灯,例如,在A4类型的记录纸的情况下,仅将灯31点灯,在A3的类型的情况下,将两方的灯31、32点灯。
但是,在上述白热灯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为了实现透光率的提高而将发光管的管厚变薄,例如使其为0.85mm以下,存在发光管的强度降低、容易破碎、其安装烦杂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6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171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发光管内具有灯丝的白热灯及具有多根白热灯的白热灯单元,能够加强发光管的强度并使该发光管的壁厚变薄,实现透光率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白热灯的特征在于,在内部具有灯丝的发光管上设有沿着其管轴方向延伸的加强肋。
进而,本发明的白热灯单元具备多根在发光管内具有在管轴方向延伸的灯丝的白热灯,在上述各灯中设有作为发光部的灯丝和作为非发光部的内部导线,上述各灯的灯丝在管轴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白热灯的发光管中,在与作为非发光部的内部导线对应的部位上设有沿着管轴方向延伸的加强肋。
根据本发明,在发光管中设置沿着其管轴方向延伸的加强肋,由此能够加强发光管的强度,实现该发光管的薄壁化,实现透光率的提高。
另外,白热灯单元具有多根白热灯,作为各灯的发光部的灯丝的位置相互错开配置,在各灯的发光管,在与内部导线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沿着管轴方向延伸的加强肋,由此能够获得加强发光管的强度、且不会阻碍来自发光管的光地使其透射到外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白热灯的整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整体图。
图4是第三实施例。
图5是现有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白热灯,图1(A)是整体图,图1(B)是其A-A部的放大横截面图。
在该图中,白热灯1具有在两端具有封固部的直管状的发光管2以及在其内部沿着管轴方向配设的灯丝3。该灯丝3通过内部导线4与外部导线5连接。并且,在发光管2内封入有不活泼气体及卤素气体。
在上述发光管2的外周面设有沿着管轴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加强肋6、6。根据发光管2的直径或加强肋6自身的大小来选择该加强肋6的根数。另外,此时,优选加强肋6形成在避开发光管2的排气嘴7的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在发光管2的外周面形成加强肋6、6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在其内周面。图2表示了其结构,在图中,直线状的加强肋8、8在发光管2的内周面在管轴方向上延伸地形成。
另外,图3表示其他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加强肋9在发光管2的外周面上螺旋状地形成,沿着其管轴方向延伸。
图4表示具有多根这种白热灯的白热灯单元10,该白热灯单元10由2根白热灯11、21构成。
一方的白热灯11在发光管12内的中央部配置有作为发光部的灯丝13,在其两端连接有作为非发光部的内部导线14、15。
并且,在上述发光管12的外周面上,在与内部导线14、15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螺旋状的加强肋16、17,在与灯丝13对应的外周面上没有形成加强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尾电机(苏州)有限公司;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未经牛尾电机(苏州)有限公司;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9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