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孔道压浆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8947.1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金;贺奎;盛喜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24/16 | 分类号: | C04B24/16;C04B24/20;C04B24/26;C04B24/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张法 预应力 混凝土 孔道 压浆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针对高速客运专线工程中后张预制梁孔道压浆而开发的高性能压浆剂,直接与施工现场的水泥拌和使用。浆体具有流动性好、早强、高强,无收缩等特点,是理想的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也可用于普通工程中的公路桥等其它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
技术背景
作为多种结构主要的连接体,预应力孔道压浆料不仅可以保护预应力筋不受外界有害离子的侵害而腐蚀,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安全寿命,而且可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良好结合,保证预应力筋和混凝土构件之间有效的应力传递,消除应力变化对锚具造成的疲劳破坏,提高结构的可靠度和耐久性。普通工程所用的孔道压浆剂性能低,体积稳定性、流动性及其它性能无法满足高速客运铁路工程的高要求。本发明结合新颁布的TB/T3192-2008《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降技术条件》中的技术标准作为研究目标。在无泌水、无收缩的前提下保证浆体的高流动性是本发明的技术攻关点。标准规定不得用含有高碱膨胀剂或铝粉膨胀剂作为膨胀源。本发明寻求了一种新的塑性阶段膨胀剂。
发明内容
1.一种高性能预制梁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为减水组分、塑性阶段膨胀组分、后期膨胀组分、保水组分、缓凝组分、消泡组分。其原料配比按重量计为:
减水组分 2~11%,
后期膨胀组分 40~55%,
塑性阶段膨胀组分 0.3~0.6%,
保水组分 30~40%,
消泡组分 0.2~0.5%,
调凝组分 0.0~0.4%,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减水组分为粉状萘系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或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后期膨胀组分为膨胀剂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塑性膨胀组分为塑性膨胀剂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保水组分为微硅粉、粉煤灰、矿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消泡组分为消泡剂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调凝组分为缓凝剂或早强剂组成,如柠檬酸、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硝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高性能孔道压浆剂,其特征在于:分别按比例称取各组分混匀后再按比例掺入P·O42.5水泥中拌水后制成孔道压浆料,通过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入预应力梁体孔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著优势:
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原料为微硅粉和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等常用建材原料.
②操作简便无污染;在施工现场直接按比例与水泥、水拌和后压浆即可。
③可操作性高,流动性好且可调,可保证2h操作时间,常压不泌水,压力泌水率低;
④匀质性、充盈度和体积稳定性好,硬化后微膨胀无收缩;
⑤产品施工温度宽(-5~35℃),对预应力筋无锈蚀保护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孔道压浆剂的原料组成配比按重量计为:减水组分100kg、后期膨胀组分550kg,塑性阶段膨胀组分2kg,保水组分343kg,消泡组分3kg,调凝组分2kg。
实施例二:
本孔道压浆剂的原料组成配比按重量计为:减水组分110kg、后期膨胀组分550kg,塑性阶段膨胀组分5kg,保水组分330kg,消泡组分5kg,调凝组分0kg。
实施例三:
本孔道压浆剂的原料组成配比按重量计为:减水组分100kg、后期膨胀组分500kg,塑性阶段膨胀组分5kg,保水组分387kg,消泡组分5kg,调凝组分3kg。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采用上述配方制得的本发明掺入水泥(外掺10%)和水后形成压浆料。按照TB/T3192-2008《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降技术条件》中的测试方法,检测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