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秸秆切碎青贮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8575.2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安;李宝凤;孔炜晗;马春燕;丁才新;袁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东明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A01F29/01;A01F29/04;A01F29/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100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秸秆 切碎 青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秸秆切碎青贮 机。
(一)背景技术
传统背负式玉米秸秆青贮机械的都是采用秸秆粉碎后青贮,青贮 后,易于饲养羊,但对饲养牛却存在着适口性差,不易于牛的消化。 当今,玉米秸秆青贮后主要是饲养牛,现有青贮机械不能适应于畜牧 业的发展。2、传统背负式玉米秸秆青贮机械作业后不能灭茬,不易 于耕种农艺要求。
(二)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负荷低、耗能低、 效率高、适应性强的多功能秸秆切碎青贮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秸秆切碎青贮机,包括机架,机架内设置有喂给装置 和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前端设置有用来切断秸秆的秸 秆削断旋转刀,喂给装置包括转向相反的上喂给棍和下喂给棍,上喂 给棍和下喂给棍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两喂给棍的间隙的右上方设 置有传送链,传送链与机架的上端有一定的距离,传送链的末端设置 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收集装置。
本发明更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下喂给棍右方设置有第二下喂 给棍;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有秸秆收拢器。所述的破碎装置包括定破 碎刀和秸秆切碎旋转动刀,秸秆切碎旋转动刀安装在刀架上,刀架平 衡固定连接在转轴两侧,破碎装置后端设置有第二定破碎刀和秸秆第 二破碎旋转动刀。传送链和破碎装置之间设置有用来筛选玉米棒子的 筛选装置,所述筛选装置为两个转向相反的棍轮,两棍轮之间设置有 一定的距离,秸秆切碎旋转动刀与相近的棍轮之间安装有定刀,定刀 为矩形钢片,其四个棱角都可为定刀刃。所述的秸秆收集装置上设置 有自动卸料门。所述传送链上端设置有压实装置。所述秸秆收拢器和 秸秆削断旋转刀前端设置有圆盘形的拔秸秆的装置,作用是把棉花秸 秆拔出后,使棉花秸秆自然置于地面上。所述机架下部靠近前端设置 有灭茬刀,灭茬刀最下端位于地面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能实现玉米秸秆削断、秸秆喂入、秸秆 输送、秸秆切碎、秸秆二次破碎、灭茬保墒、秸秆收集青贮、剩余玉 米果穗二次收获作业一次完成,负荷轻、耗能低、效率高。2.本机适 应性强,不受种植模式及宽窄行的影响,适应于各种玉米秸秆的作业。 3.本机具有较好地粉碎秸秆收集青贮、打包功能,符合国家农业部提 出的“过腹还田”发展养殖业的要求。4.本机均可在50-80马力轮式 拖拉机上安装。
(三)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秸秆收获器,2上喂给棍,3压实装置,4传送链,5机 架,6棍轮,7秸秆切碎旋转动刀,8秸秆第二破碎旋转动刀,9收集 装置,10自动卸料门,11打包机,12粮食收集箱,13灭茬刀,14秸 秆削断旋转刀,15下喂给棍,16定刀,17拔秸秆装置。
(四)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机架5,机架5 内设置有喂给装置和破碎装置,机架5前端设置有用来切断秸秆的秸 秆削断旋转刀14,喂给装置包括转向相反的上喂给棍2和下喂给棍 15,上喂给棍2和下喂给棍15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两喂给棍的 间隙的右上方设置有传送链4,传送链4与机架5的上端有一定的距 离,传送链4的末端设置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收集装 置9。下喂给棍15右方设置有第二下喂给棍;所述的机架5上部设置 有秸秆收拢器1。所述的破碎装置包括定破碎刀和秸秆切碎旋转动刀 7,秸秆切碎旋转动刀7为叶轮形,固定在转轴上。传送链4和破碎 装置之间设置有用来筛选玉米棒子的筛选装置,所述筛选装置为两个 转向相反的棍轮6,两棍轮6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秸秆切碎旋转 动刀7与相近的棍轮6之间安装有定刀16。所述的秸秆收集装置9上 设置有自动卸料门10。所述传送链4上端设置有压实装置3。所述秸 秆收拢器和秸秆削断旋转刀14前端设置有圆盘形的拔秸秆装置17。 所述机架5下部靠近前端设置有灭茬刀13,灭茬刀13最下端位于地 面以下。
工作原理和过程是:以玉米秸秆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东明,未经袁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竹覆盖培育方法
- 下一篇:插植叉组件及具有该插植叉组件的插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