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统分布式模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6078.9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刘广孚;周东民;樊灵;冯国强;林日亿;唐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25 | 分类号: | E21B43/25;E21B43/2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06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油田 开发 生产 系统 分布式 模拟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统分 布式模拟方法。
二、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海上稠油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为保证油田的高效开发,需要 采用一系列井网加密、综合调整配套以及老油田综合挖潜技术等措施,随着这些技术 的不断实施,海上稠油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矛盾也不断暴露出来:(1)随着井网加 密、酸化等措施的实施,原有的注入系统已经不能与油藏系统协调工作;(2)随着井 网加密、分层等措施的实施,必然引起油井产量、压力、含水率的变化,这就产生了 油井举升系统和油藏系统的矛盾;(3)随着举升系统的优化调整,平面上不同油井点 产液、含水、产气、油压的变化,对脱水、脱盐、油气集输等地面油气处理与集输系 统的要求也随之改变,特别是加密调整后,地面油气集输和处理能力也要随之调整; (4)目前,海上稠油油田生产各子系统相对独立,协调性差,即使子系统实施了局 部优化措施,也无法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决策目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系 统分布式模拟方法,应用于海上油田生产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海上油田生产 效率,增加产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输入平台模拟参数并启动模拟过程;(2)中心计算机发 出启动命令,给三个子系统进行模拟;(3)注入系统根据注入泵压力和注入管网结构, 利用多级迭代方法,从注入泵开始迭代,直到计算出注入井底的压力、温度和流量数 据,多个注入井之间并行运算,并利用信号量进行同步;根据上述注入压力和注入流 量,结合油藏信息,举升系统根据井底压力和泵输入电参数,从井底开始利用多级迭 代方法及流体热力学原理推算井口压力、温度和产量;根据井口压力温度和产量信息, 结合生产管网结构,对外输管网压力进行迭代计算,根据各个生产井井口压力、流量 情况,采用流体力学原理计算总的产量;(4)将上述三个系统模拟结果生成的最终产 量与设定的产量进行对比,输入一个产量闭环控制系统,采用基本的PID调节与分段 模糊控制调节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注水井、生产井的泵送电功率,作为模拟过程新 的参数输入,完成闭环控制;(5)对模拟过程和最终优化结果将通过大屏幕中运行的 组态软件进行显示。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控制流程包括如下:
首先初始化一组泵送电参数,分别输入到注入井子系统、井筒举升系统和油气集 输系统,根据系统设备模型,对产量进行模拟计算;将计算得到的产量与设定产量进 行对比,得到产量误差,将产量误差送入到优化算法进行优化;优化算法采用该分段 模糊控制和基本的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进而继续调节泵送电参数, 从而调节当前产量,形成一个闭环空桌子过程。
其中,上述的子系统分别是注入井子系统、井筒举升子系统和油气集输子系统。
注入井子系统中的注水分为合注和分层注水两种方式,合注是在同一压力条件下 对各吸水层实施笼统注水;分注就是针对各油层不同的渗透性能进行控制注水,对渗 透性好吸水能力强的层适当的控制注水;对渗透性差、吸水能力弱的层加强注水。
井筒举升子系统利用节点将油层、套管、分离器、电机、泵、油管、油嘴等设备 联系在一起,通过堆积木方式构建系统,并实现整个子系统的模拟与分析。
油气集输子系统包括热力学计算模型、水力学计算模型、混输管网工艺计算模型、 混输管网参数优化计算模型和物流计算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建立了相对应的生产系统工况模拟模型,并在平台当前生 产参数的基础上对产量进行优化,提高了模拟产量,降低了系统能耗;在理论研究上 建立了水上水下一体化、非线性、多目标、多变量的系统优化决策数学模型,并采用 大系统优化理论、模糊数学等方法实现大系统优化分级求解和并行运算模拟过程。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流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井筒举升子系统得结构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三大生产系统结关系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6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