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底板自卸车车厢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5779.0 | 申请日: | 200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波;罗国刚;程晓东;纪超;胡秋雁;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底板 卸车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卸车,具体涉及一种自卸车的车厢结构。
背景技术
自卸车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等领域,公知的自卸车的车厢由前板、边板、底板、后板等固定连接,组成箱体,在自卸车的主车架上,设置副车架、以及整套液压举升系统,有前举升后卸货式车厢,也侧卸式车厢。公知的自卸车车厢,存在的缺陷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整车装备质量大,自卸车装载效率低,能耗大。
也有采用活动式底板结构的自卸车车厢,左右两侧边板下侧可以打开,底板为内拱式,液压系统把内拱式底板中间部分举起,散货从两侧边板处卸载。这种结构的自卸车只是从货箱的结构上进行了改变,仍然采用副车架、液压系统等结构,依然存在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公知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底板自卸车车厢,设置在主车架上,免除了副车架及液压举升系统,采用移动底板带动车厢前板后推进行卸货的设计。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底板自卸车车厢,包括底板、前板、边板、后板,两侧边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截面呈U型结构的车厢主体,后板上侧边铰接在车厢主体后端,所述前板与车厢主体之间活动连接,它还包括移动底板、移动底板驱动装置,所述移动底板由柔性材质制成,铺设在底板上面,移动底板前端固定在前板下侧,后端固定在移动底板驱动装置上,所述移动底板为橡胶板,移动底板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车厢主体尾部。
所述车厢前板后侧设有导向梁,所述导向梁与底板平行设置,车厢边板上设有导轨,导向梁与导轨之间滑动配合。所述车厢前板与车厢底板之间呈90°-120°夹角,车厢两侧边板之间设有前板限位梁,该限位梁固定设置在车厢边板前端上部。
所述移动底板驱动装置为滚筒装置,该滚筒装置包括滚筒、滚筒驱动装置,所述滚筒驱动装置通过左右两侧支撑板固定设置在车厢主体尾部,所述移动底板固定设置在滚筒上;所述滚筒驱动装置包括马达、减速机、固定支架,马达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与左侧支撑板连接固定,马达连接减速机,减速机连接滚筒,右侧支撑板通过固定支架与滚筒轴连接,滚筒轴与固定支架之间设有轴承。所述滚筒装置还包括钢丝绳绞盘,该钢丝绳绞盘固定设置在滚筒右侧,与滚筒一起转动,钢丝绳绞盘上的钢丝绳连接车厢前板。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底板自卸车车厢,其有益效果在于:该车厢设置在自卸车底盘的主车架上,免除了副车架及液压举升系统,采用移动底板带动车厢前板后推进行卸货的设计,降低了车体重心,提高了车体稳定性,整备质量大幅降低,增加了装载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滚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
1.车厢后板;2.移动底板;3.滚筒;4.钢丝绳;5.车厢底板;6.车厢前板;7.车厢边板;8.限位梁;9.前板导向梁;10.钢丝绳绞盘;11.左侧支撑板;12.固定支架;13.马达;14.减速机;15.滚筒;16.右侧支撑板;17.轴承;18.连接板;19.滚筒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底板自卸车车厢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的移动底板自卸车车厢,包括底车厢板5、车厢前板6、车厢边板7、车厢后板1,两侧车厢边板7和车厢底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截面呈U型结构的车厢主体,车厢后板1的上侧边铰接在车厢主体后端,该车厢后板1可以由液压缸驱动开启;所述车厢前板6与车厢主体之间活动连接,它还包括移动底板2、移动底板驱动装置,所述移动底板2由柔性材质制成,铺设在车厢底板5上面,移动底板2前端固定在车厢前板6下侧,后端固定在移动底板驱动装置上,所述移动底板2为橡胶板,移动底板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车厢主体尾部。
所述车厢前板6后侧设有前板导向梁9,所述导向梁9与底板5平行设置,车厢边板7上设有导轨,前板导向梁9与导轨之间滑动配合。所述车厢前板6与车厢底板5之间110°夹角,车厢两侧边板7之间设有前板限位梁8,该限位梁8固定设置在车厢边板7前端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未经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5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