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井立柱式抽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4594.8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潘权;张博;刘畅;刘军毅;崔钢都;邹涛;汪洋;邹凌川;贺平均;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32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柱 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用抽油机,具体涉及一种双井立柱式抽油机。
背景技术
我国油田不像中东油田那样有很强的自喷能力,多为低渗透的低能、低产油田。以电换油或者以水换油是我国油田的生产现状,电费在我国石油开采成本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资料统计:平均每吨原油成本中的电费支出占到20~30%,地方油田生产成本中的电费支出更大。由于国内抽油机在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方面很少有大的创新,抽油机的运行效率特别低,平均效率仅为25.96%,而国外平均水平为30.05%。国内目前的节能型抽油机主要包括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式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等。虽然各种形式的节能型抽油机设备都达到了比常规抽油机节能的效果,但仍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节能潜力,具体体现在:冲程冲次不能实时调整;现有的“一机双井”式抽油机在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井立柱式抽油机,具有冲程冲次能实时调整,以及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仍能够正常工作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井立柱式抽油机,包括立柱1,悬绳器2通过钢丝绳组3悬于立柱1两侧,悬绳器2与立柱1两侧的抽油杆11的上端相连接,上横梁4固定在立柱1的顶部上,驱动装置5固定在上横梁4上,驱动装置5包括摩擦轮6,摩擦轮6和驱动装置5的曳引机连接,上滑轮7和下滑轮8安装在上横梁4的调节轨道上,钢丝绳预紧装置9悬挂于摩擦轮6两侧的钢丝绳上,悬绳器2、上滑轮7、下滑轮8、驱动装置5、组合配重10通过钢丝绳联接起来。
所述的上横梁4两端采用开口形式。
所述的钢丝绳预紧装置9由滑轮和挂重架组成。
所述的摩擦轮6采用复绕方式缠绕钢丝绳。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在调整设备两侧原始载荷平衡后,驱动装置5上的曳引机带动摩擦轮6正转和反转,摩擦轮6的正转和反转带动钢丝绳正绕和反绕,钢丝绳通过上滑轮7带动悬绳器2上下运动,进而带动两侧抽油杆11上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抽油杆11载荷大的一侧的悬绳器通过下滑轮8带动组合配重10上下运动,在单井维修过程中,利用上横梁4的调节轨道移动上滑轮7、下滑轮8,为井口上方的维修吊装留出空间,在维修油井一侧悬挂组合配重10,另一侧油井投入运行。
由于双井立柱式抽油机通过曳引机直接驱动,并采用开口式结构上横梁,故而具有冲程冲次能实时调整,以及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仍能够正常工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双井立柱式抽油机,包括立柱1,立柱1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悬绳器2通过钢丝绳组3悬于立柱1两侧,悬绳器2与立柱1两侧的抽油杆11的上端相连接,上横梁4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立柱1上,驱动装置5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上横梁4的顶部上,驱动装置5包括摩擦轮6,摩擦轮6和驱动装置5的曳引机连接,曳引机通过摩擦轮6正反转实现两侧上下动作,上滑轮7和下滑轮8安装在上横梁4的调节轨道上,钢丝绳预紧装置9悬挂于摩擦轮6两侧的钢丝绳上,悬绳器2、上滑轮7、下滑轮8、驱动装置5和组合配重10通过钢丝绳联接起来。
所述的上横梁4两端采用开口形式,满足维修时吊装所需空间。
所述的钢丝绳预紧装置9由滑轮和挂重架组成,在抽油机工作过程中保证钢丝绳处于张紧状态。
所述的摩擦轮6采用复绕方式缠绕钢丝绳实现摩擦传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在调整设备两侧原始载荷平衡后,驱动装置5上的曳引机带动摩擦轮6正转和反转,摩擦轮6的正转和反转钢丝绳正绕和反绕,钢丝绳通过上滑轮7带动悬绳器2上下运动,进而带动两侧抽油杆11上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抽油杆载荷大的一侧的悬绳器通过下滑轮8带动组合配重10上下运动,实现两侧载荷平衡,在运动过程中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在单井维修过程中,利用上横梁4的调节轨道移动上滑轮7、下滑轮8,为井口上方的维修吊装留出空间,在维修井一侧悬挂组合配重10,另一侧油井投入运行。
附图中:1为立柱;2为悬绳器;3为钢丝绳组;4为上横梁;5为驱动装置;6为摩擦轮;7为上滑轮;8为下滑轮;9为钢丝绳预紧装置;10为组合配重;11为抽油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5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调式拉杆
- 下一篇:一种石油钻探用的输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