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g2Si强化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4577.4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杰;孟令楠;郭学锋;张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23/00;B22D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g sub si 强化 镁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过自生获得Mg2Si强化相的耐热镁合金的制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Mg2Si强化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资源日趋贫化,能源日趋紧张,降低能耗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契机,因此轻质工程材料的研究受到各工程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镁及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导热、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和友好的环境特性及优良的铸造性能备受青睐,成为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金属材料之一。然而,镁是密排六方结构,限制了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镁的力学性能较低,尤其是高温性能低,也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尽管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不同系列的镁合金,德国等还开发出了AE、WE和MRI系列抗高温蠕变镁合金,但是这些系列合金使用了RE、Y、Sc、Th等贵金属,使合金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限制了这些合金只能在导弹、高端小轿车上使用。
Mg2Si相为CaF2型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具有高熔点(1087℃)、高硬度(HV0.5460)、高弹性模量(120GPa)、低密度(1.99g·cm-3)、低热膨胀系数(7.5×10-6K-1)和好的耐磨性、优良的高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增强效果比较明显。含Mg2Si相的镁合金强化机理是在晶界处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稳定析出相Mg2Si。镁的反应体系主要包括Mg-Mg2Si,Mg-MgO等,因此,Mg2Si相可以在镁合金中使用低廉的Si原位自生反应生成,以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
然而,作为质量最轻、比强度高的镁及其合金,由于其熔点低,极易氧化燃烧,给原位自生反应获得Mg2Si强化相的镁合金研究和开发带来了困难。尽管德国已经于上世纪70年代开发了廉价的AS(Mg-4Al-1Si及Mg-2Al-1Si等)系列合金,但是直接将Si加入镁合金后会形成粗大的汉字状或块状Mg2Si相,降低了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只适于冷速较快的压铸。当Si的质量分数小于0.5%时,Mg2Si相呈细小短棒状或细片状;当Si的质量分数为1.0%时,增强效果最明显;当Si含量超过1%以后会形成多棱面的粗大枝晶状和块状Mg2Si相,引起材料性能的下降,从而大大降低合金液的流动性,使得合金的铸造性能极度恶化。
当Si含量小于1%时可以通过直接加入Si块或Si粉获得汉字状或点状的Mg2Si相,而含量超过1%时,由于Mg2Si相的高熔点,使合金的熔点大幅提高,不利于原子的扩散形成Mg2Si相。另外,镁或镁合金的密度通常只有1.74-2.1g·cm-3,熔点为~649℃,而硅的密度为2.33g·cm-3,熔点为1412℃,在合金配制过程中Si将沉淀于镁合金液的底部,Si只能通过扩散进入镁液中,这使自生获得含Mg2Si相的镁合金配置极为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