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UT供电管理方法及其ID识别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54548.8 | 申请日: | 200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2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彭刚锋;崔强;黄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H7/00 | 分类号: | H02H7/00;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商宇科;李东京 |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ut 供电 管理 方法 及其 id 识别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测试设备(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工 作过程中对被测模块(UUT,Unit Under Test)和自动测试设备ATE的保护的供 电管理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ID识别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测试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对UUT保护或者仅仅是在电路上作 一些简单的过流、过压保护设计。因为在设计自动测试系统时,对UUT的自动 测试策略是设计重点,而对UUT的保护通常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UUT进行自动测试时,易出现将模块插错导致电源接入总线等引起的供 电差错的问题。由于在设计ATE时对操作者易出现的失误没有做出足够的考虑, 同时对适配器设计考虑不够周全,因而导致对UUT和ATE的保护是低效和片面 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防止UUT电特性异常损伤ATE和UUT,重点 防止供电差错(插错模块引起)和UUT自身电路异常(焊接错误或芯片损坏引 起)对UUT和ATE的损伤,从而达到保护UUT和ATE的目的的UUT供电管 理方法及其ID识别电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UUT供电管理方法,其实现方法为:
(1)读取并判定被测模块UUT的ID号是否正确,若该ID正确,则对被 测模块UUT进行静态测试;若该ID不正确,则切断适配器电源,进行故障处 理;
(2)若静态测试正常,则开始给被测模块UUT供电,ATE开始对UUT进 行自动测试;若静态测试异常,则切断适配器电源进行故障处理;
(3)在ATE对UUT进行自动测试的同时,监测被测模块UUT的电特性 和ID号,若被测模块UUT的电特性或ID号不正确,则结束对被测模块UUT 的电特性和ID号的监测,被测模块UUT和适配器断电,并结束自动测试将测 试结果输出给测试报告管理程序;若被测模块UUT的电特性和ID号正常,则 循环监测电特性和ID号直至自动测试结束。
上述步骤(1)所述静态测试是通过继电器开关电路实现的。
上述继电器开关电路的COM+端与程控万用表的HI端连接,COM-端与程 控万用表的LO端连接;CH端与适配器连接UUT接口上的待测点连接。继电 器开关电路的COM+和COM-端通过一个单刀双掷继电器开关和多个双刀双掷 继电器开关与CH端连接;继电器开关通过程序控制,同一时间只有一个COM+ 端与CH+端连接、一个COM-端与CH-端连接。
上述步骤(3)的具体实现过程是:
(3.1)每一个被测模块UUT预先设置合理的电特性保护范围;
(3.2)监测被测模块UUT在加电状态下的电特性;
(3.3)判断该电特性的值是否在电特性保护范围内,若该电特性的值在电 特性保护范围,则读取被测模块UUT的ID号,若该ID号正确,循环监测电特 性和ID号直到UUT自动测试全部结束;若ID号不正确,则中断当前测试进程 结束自动测试,转入故障处理程序;若该电特性的值超出设定的电特性保护范 围,则切断测试系统ATE中各个供电电源、中断当前测试进程结束自动测试, 转入故障处理程序,并将故障信息保存进报表。
上述步骤(3)所述电特性包括电压和电流,主要是根据UUT的实际需要 设定其范围及大小。
一种实现上述供电管理方法的ID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ID识别电路包括 一个或多个电阻;所述电阻连接于测试系统输出至适配器的电源Vsys和被测模 块接地信号之间。所述电阻的数目与被测模块UUT的数目相对应,当UUT只 有一种时电阻是一个,所述电阻是串联于ATE输出至适配器的电源Vsys和被测 模块UUT接地信号之间;当电阻UUT有多种时是多个,所述电阻是并联于ATE 输出至适配器的电源Vsys和被测模块UUT接地信号之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UUT供电管理方法及其ID识别电路可以防止因插错 模块而引起供电差错和UUT自身电路异常或者其他电特性异常对被测模块 UUT的影响,从而可以保护UUT和ATE免受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供电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电压、电流监测流程图;
图3:静态测试连接图;
图4:ID号识别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5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