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条镀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4032.3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曲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悦峰 |
主分类号: | C25D7/06 | 分类号: | C25D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清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条镀模具。
背景技术
电镀模具是一种对电子元器件的引线框架(一种金属带)进行局部连续电镀所使用的专用工具。其作用是确保需要电镀的区域能镀上,不需要电镀的区域不允许镀上。传统的电镀模具,如图3和图4所示,它是用螺杆10和螺母80连接上模70、下模20,通过调整螺母80的位置,使上模70、下模20的硅胶圈40之间的距离合适,再扭紧螺母80即可。该电镀模具镀区边缘与引线框架边缘平行,为条状局部电镀。其镀区的宽度及镀区到金属带边缘的距离都是可以调节的。调整镀区到金属带边缘的距离时,先将定位环50的紧固螺钉60稍微扭松,由于定位环50上有长孔,所以定位环50可以移动。移动定位环50,使其边缘到上模的硅胶圈40边缘的距离合适,再扭紧定位环50的紧固螺钉60即可。这种方式有以下缺点:
1.螺杆10很长,且中间是悬空的,所以刚性很差,受力容易变形,因此要求螺杆10的刚性很好,只能使用金属螺杆来尽量减少变形,但变形仍然较大。
2.金属螺杆导电且不耐腐蚀,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螺杆上产生金属结晶物,或是被腐蚀变细甚至断裂。
3.直径太小的螺杆很难加工足够的长度,而且螺杆太小的话,刚性差,容易受力变形;直径太大的话,会阻挡电镀溶液,导致被遮挡的位置镀层厚度下降。这是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
4.由于螺杆受力变形较大,导致上模70、下模20同轴度差,相对位置不准确。导致上模70、下模20的硅胶圈高度不一致,存在高度差H,模具低的一侧与金属带30接触不上导致电镀溶液渗漏,镀区扩大,造成电镀产品报废及增加电镀药水的消耗。
5.由于上模70、下模20是塑料的,螺杆10是金属的,其热膨胀率不一致。而电镀模具平时常温存放,使用时与高温的电镀溶液接触,反复膨胀-收缩后,螺母80会松动,造成镀区宽度失去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上、下模的同轴度一致的可调条镀模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刚性很好、变形小,以及热膨胀率一致的可调条镀模具。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设计一种可调条镀模具,包括环状上模和与环状上模直径相等的环状下模,在所述环状上模的与所述环状下模相接触的一侧设凸环,在所述凸环上设有一圈通水孔,在所述通水孔的外侧设有螺纹孔,在所述环状下模的与所述环状上模相接触一侧设有凹环,在所述环状下模上相对于所述缧纹孔设有轴向的长形调节孔,环状上模与环状下模通过所述的凸环和凹环以过渡配合的方式套接,螺钉穿过长形调节孔旋入所述螺纹孔内,将所述环状下模和环状上模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中,在所述环状上模和环状下模的外圈上,所述通水孔两侧分别设有一条胶带安装槽,该胶带安装槽用于与需要局部电镀的料带紧密接触。在所述胶带安装槽内均匀分布了一圈胶带固定孔,用于将胶带固定在所述胶带安装槽内。在所述环状上模外圈上设有定位环。
所述螺钉是塑料螺钉。
本发明采用了环状上模和环状下模内外嵌套的方式,在环状上模和环状下模配合部分,上模的外径与下模的内径相等,以过渡配合的方式套在一起,用上下模紧固螺钉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后,整体的刚性非常好。在加工设备上一次装夹,加工出环状上模、环状下模的外径以及硅胶圈的安装槽,因此上下模的同轴度、两条硅胶圈的高度非常一致,避免了上述第1条和第4条的缺点。另外,由于模具刚性很好,变形小,环状上模、环状下模、包括螺钉允许采用同一种塑料加工,不导电、耐腐蚀,避免了上述第2条和第3条的缺点。采用塑料螺钉,其环状上模、环状下模及塑料螺钉之间的热膨胀率完全一致,避免了上述第5条的缺点。
总而言之,本发明由于环状上模与环状下模的嵌套配合,使模具刚性大大增加,而且本发明可以采用一次装夹加工出关键尺寸,使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局部省略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统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悦峰,未经曲悦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