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陆两栖汽车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散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52860.3 | 申请日: | 200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5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政中 |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荣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栖 汽车 后置 发动机 封闭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水陆两栖汽车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现有的汽车后置发动机厢散热装置,是在发动机厢上设有散热窗口,发动机厢内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经散热窗口进入空气冷却发动机和排出发动机厢内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这种汽车后置发动机厢散热装置,由于发动机厢上设有散热窗口,水陆两栖汽车进出入水路时,发动机厢会进水淹没发动机,导致发动机熄火,水陆两栖汽车停止运行,只适用于陆路汽车发动机厢散热,不适用于水陆两栖汽车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发动机厢上设有散热窗口,只适用于陆路汽车发动机厢散热,不适用于水陆两栖汽车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水陆两栖汽车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散热的水陆两栖汽车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散热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有后置发动机封闭厢,主要结构特点是,后置发动机封闭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分别与大气相连通,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内分别设有左排风扇和右排风扇。
本发明后置发动机封闭厢后部上方设有排风口,排风口连通大气,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与排风口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后置发动机封闭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分别与大气相连通,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内分别设有左排风扇和右排风扇,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通过左散热口和右散热口内的左排风扇和右排风扇排到大气中,散热效果好,可以保持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温度正常。本发明适用于水陆两栖汽车发动机后置封闭厢散热。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是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水陆两栖汽车后置发动机封闭厢散热装置,设有后置发动机封闭厢1,后置发动机封闭厢1内设有发动机2,后置发动机封闭厢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散热口3和右散热口5,左散热口3和右散热口5分别与大气相连通,左散热口3和右散热口5内分别设有左排风扇8和右排风扇6,可以排出后置发动机封闭厢1内发动机2产生的热量,散热效果好,可以保持后置发动机封闭厢内温度正常。后置发动机封闭厢1后部上方设有排风口7,排风口7连通大气,左散热口3和右散热口5与排风口7相连通,从图中可以看出,排风口7位于汽车后尾盖4的较高位置,汽车进入水路时,后置发动机封闭厢1也不会进水淹没发动机2,可以保证水陆两栖汽车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政中,未经王政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2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公共用户界面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