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规律变化的容器内液位控制用时间参数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0097.0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方;刘宇;谭再跃;刘华玲;储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84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规律 变化 容器 内液位 控制 用时 参数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位检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规律压力变化的压容器内液位控制用时间检测与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包括规律压力变化变压容器内物位的检测、数据采集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技术。
如图1所示的液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控制系统对压力容器内的液体持续的进行压送和抽吸循环,使得液体介质通过液体介质输入(输出)管持续进行进入和流出压力容器的循环,从而到达控制外部液体介质规律运动的目的。
具体而言,要达到上述控制目的,对压力容器内的液位有两种控制形式:
如图2所示的形式一,首先进行初始的吸操作①,经过时间为Δt1,当液位到达预设上限液位时,开始压操作②,经过时间为Δt2,当液位下降到预设的下限液位时,停止动作,进入等待阶段③,经过时间为Δt3,当然,此处等待阶段③的时间可以为0,即不等待;然后开始吸操作④,经过时间为Δt4;之后返回压操作②,开始循环;
如图3所示的形式二,首先进行初始的压操作①′,经过时间为Δt1′,当液位下降到预设的下限液位时,停止动作,进入等待阶段③,经过时间为Δt3,当然,此处等待阶段③的时间可以为0,即不等待;然后开始吸操作④,经过时间为Δt4,当液位到达预设上限液位时,开始压操作②,经过时间为Δt2;之后返回等待阶段③,开始循环;
上述两种形式中,由于对于同一个系统,区别仅在于启动时所耗费的时间Δt1和Δt1′不相同,而进入循环之后的压、吸以及等待过程的时间是一致的,所以采用同样的参数进行表示。
容器内液体物位测量与监控方法比较多,如:直接式液位测量、差压式液位测量、浮力式液位测量、电气式液位测量、超声波式液位测量、雷达式液位测量、放射性液位测量、激光式液位测量等;上述方法能够适应一般工况下对液位的检测和控制要求;但是在某些特殊工艺场,如强腐蚀、剧毒、强放射性,同时具有较大压力变化条件,特别是在一些容器压力规律发生变化且对液位控制有一定要求的情况下,上述液位测量与控制方法将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因此上述系统在进行工程实施后,一般情况下不能安装有图1中所示的液位监测仪表,所以最关键的技术就在于其中时间参数的确定方法。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为利用理论模型对时间参数进行计算;其二为利用经验确定时间参数。
在建立试验系统之后,方法一的过程为:首先针对试验系统建立合理的理论模型,此过程大概需要耗费3~4个月,然后针对此理论模型编写专门的仿真程序,此过程大概需要耗费3~4个月,然后通过程序计算得到数据此过程大概需要2~3天。
除了时间上的消耗,方法一问题还在于: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液体和气体,难以得到精确的理论模型,这直接导致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的不符。
在建立试验系统之后,方法二的过程为:采用其他已经成功应用的系统上的时间参数为基准,进行稍微的修改,再应用于本试验系统,如果能成功运行,则得到了可靠的时间参数,如果不能成功运行,继续修改,直到可以成功运行为止。由于需要采用调试法或者逼近的方法,此过程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除了时间上的消耗,方法二的问题还在于:试验设备的参数在不同环境下会发生变化,气候、环境的影响严重,例如,在夏天高温度下得到的结果将不能适用于冬天运行的系统。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得到一个准确的参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放射性、剧毒、易燃、易爆等液体介质,且储存该类介质的容器内压力有规律(升降)变化的条件下,采取的液位控制用时间参数确定方法,在短时间内,得到预设定条件下的时间控制用参数。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力规律变化的容器内液位控制用时间参数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利用液位控制的方式获得大量时间参数;步骤二、计算得到时间控制方式用的时间参数。
如上所述的一种压力规律变化的容器内液位控制用时间参数确定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骤一中,
首先: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物位计、压力控制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同时启动,并记录容器内初始液位;
其次: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压力控制系统开始抽吸或者压缩工作,使容器内液位上升或者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